泡参的药用价值

  泡参的药用价值

  作用:南沙参补肺脾之气,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食少,自汗,舌淡,脉弱者;北沙参善养肺胃之阴,适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阴虚内热,干咳,痰少,低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弱者。另外,就二者质地而论,北沙参坚实,南沙参空疏,坚实者用于养阴,空疏者用于补气。

  泡参的副作用

  无毒。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笑口开,病不来,心烦恼,病来了。泡参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泡参的医学记载

  《本经》 :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别录》: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

  《药性论》: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日华子本草》: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纲目》 :清肺火,治久咳肺瘘。

  《玉楸药解》:清肺气,生肾水,涤心胸烦热,凉头目郁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疡疮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

  《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中国药植图鉴》 :降低血压。

  泡参的医学附方

  1、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每日1 剂,水煎服。

  2、百日咳:南沙参9克,百部9克,麦冬10克。每日l剂,水煎服。有缓解痉挛性咳嗽作用。

  3、肺结核,干咳无痰:南沙参9克,麦冬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服。有强壮止咳作用。

  4、胃阴不足,胃部隐痛: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佛手5克,延胡索5克。水煎服,每日1剂。现代可用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症。

  5、食道炎、胸骨刺痛、吞咽困难:可用南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克,胖大海50克,共为蜜丸。每次1-2丸,日服3-5次,于两餐之间或空腹含化,缓咽。有明显疗效,而且复发率低。

  6、小儿口疮:南沙参6克,王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2-5剂,溃疡面愈合,疗效显着。

  7、虚火牙痛:大量南沙参(杏叶沙参)与鸡蛋同煮。食蛋。

  8、产后无乳:南沙参(杏叶沙参)12克与猪肉适量同煎。

  杨家林,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全国中医妇科名师、四川省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第二、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杨家林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曾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世界中医妇科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省妇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泡参的药用价值_泡参的副作用_泡参附方

  为圆大学梦,踏入岐黄路 曲折的大学入学之路

  1937年11月28日,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杨家林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城市,县城不大,但崇尚读书。她家亦不例外,祖父认为读书不仅可以光宗耀祖,也可以谋取好的前途。父亲是长子,旧制中学毕业后回家继承家业,侍奉双亲。他精通古文,擅长用古文写作,后成为儒商。父辈中多人毕业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大,他们在大学期间虽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却常利用假期到她家请父亲补习古文。从小看见父亲教他们《古文观止》《论语》等,同时也教导她们忠孝礼仪等儒家思想,鼓励她们要勤奋读书。“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头悬梁,锥刺股”,耳濡目染使她对读书有一种向往和追求,家庭的熏陶使她对语文发生兴趣,并打下了较扎实的语文基础。6岁上小学,11岁进初中,14岁初中毕业后顺利考取了乐山高中,准备高中毕业后再升大学深造。不料临开学前两周,县教育局突然通知她们到贵州省卫生厅报到改学医学,才知她们被集体分配到贵州。四川川南四个地区近200名男女生由专人护送,经重庆到贵阳。男生分配到贵阳医士学校学医士,女生分配到贵阳医学院护校,年纪大的学助产士,年纪小的学护士。其中连她在内的十几名还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进校时 引起了学校的惊奇,说怎么收了这么小的学生(后来得知应收16岁以上的学生,两年毕业后18岁参加工作),2年后(1954年)她护校毕业时年l6岁,分配到贵州遵义市卫生防疫站,担任卫生、防疫工作。在城市、农村、厂矿等地检查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进行预防接种、防疫检验及爱国卫生宣传等,每当看到同龄女孩在高中学习就十分羡慕,因此倍感失落,感叹此生无缘大学,只好把大学梦埋在心底。

泡参的药用价值_泡参的副作用_泡参附方

  两年后一个突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1956年6月突然接到市卫生局通知,全省每个地区推荐一人参加成都中医学院入学考试,杨家林幸运地成为遵义市的推荐人选。此时距入学考试仅剩两周时间一,据她所知,她单位早有人于3个月前即到贵阳脱产补习,她现在什么准备亦没有,高考所考的语文、政治、物理、化学、达尔文主义基础,从未复习过,她去能行吗?这次考不上,下次机会就该是别人的,去还是不去?拿不定主意,但想到此次机会难得,放弃太可惜,觉得还是应该去拼一下,抓紧两周时间好好复习,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因此决定到贵阳参考。由于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年纪轻,记忆力强,加上刻苦努力,和贵阳女中的一个女生一起复习讨论,苦练理化习题,结果在参加考试的40多人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考上了成都中医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喜极而泣,终于圆了大学梦。

泡参的药用价值_泡参的副作用_泡参附方

  勤奋求索、兼收并蓄,全面汲取中医理论及临证精华

  1956年9月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学习后,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杨家林十分珍惜,暗暗发誓好好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进大学学中医,非但对她而言一无所知,全国也是首届,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高校共480个学生,学院规模小,教室宿舍都是借用,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课程设置尚在不断摸索阶段。中西医及基础与临床的比例都有争论,师资力量不足,多数老师虽是省内访贤聘来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水平技巧却参差不齐,而且无中医现成的教材,入学后先学《内经》《伤寒》《神农本草经》等古文经典,既陌生又古奥,所有的这些与她想象的大学相距甚远,焦急、迷茫,但并未失望。她确信办中医专业的大学是经过充分论证,继承和发扬中医是她们这代人的光荣任务,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现代女中医。因此在学习中,她认真听讲、领会、记笔记,下课后再仔细复习,反复阅读原文和注释。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她逐渐被中医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折服,慢慢地喜欢中医并对它发生了兴趣,激发了她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医妇科课由卓雨农老师主讲,理论精湛,释理透彻,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列举病例生动翔实.,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她就下定决心毕业后当中医妇科医生。为了学习各地老中医经验,她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跟师学习,广收博采,大学二、三年级学校组织下乡除害灭病,到眉山治疗血吸虫、钩虫病,到青川治疗梅毒';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看到了中药及针灸的疗效。回家后用所学知识为乡邻治病,获得了奇效。曾用橘核丸加减治愈小儿寒疝一例,邻居又用同一处方接连治愈4例寒疝患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愈一耳后乳突部鸡啄样疼痛患者,还用中药加针灸治愈了腹泻、胃痛、关节痛患者。这些她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中医药的疗效更坚定了她对中医的热爱。以后继续学习了中医的临床各科及西医基础、西医内科、外科、传染病,完成了毕业实习,使她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

  由于是首届中医大学生,6年中既学中医又学西医,历经“反右”、“大跃进”、“大炼钢铁”、“除害灭病”、“教学改革”等运动,耽误较多,临毕业时学校又专门为她们补课5个月,于1962年12月7日毕业,她取得了年级第六名的成绩,由李斯炽院长亲自颁发毕业证并留校工作。

  扎根临床,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创新理论

  毕业留校之后,杨家林因喜欢临床,立志当妇科医师,于1962年12月分配到附院妇科工作。医院为更好的培养她们,传承中医学术,要求拜师学习1年。她拜王渭川老师为师,跟师临床,上午跟王老出门诊,下午抄写王老诊疗记录、经验用药,并跟科内其他中西医师学习诊疗技术和妇科检查,通过1年学习不仅能处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学会了妇科检查及小手术的操作,学到了王老诊疗内科妇科疑难病症的独特经验及辨证用药方法。王老“四大辨证纲要”、“六大治法”,如补虚化瘀治疗阿狄生病、黄褐斑;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治疗盆腔炎、尿路感染;活血化瘀通络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肝脾肿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以及常用方药,如四君子类、四物汤类、逍遥散类、一贯煎类的加减应用,使用虫类药治疗顽疾重症及琥珀治疗下焦湿热证的经验等,对她以后的学术观念、临床用药影响至深。

  1964年医院和上海、天津合作进行“功血”协作,医院成立科研病房,主攻“慢性肾炎”、“功血”,杨家林进入功血病房担任住院医师,病房由一名老中医主管,配西医2人,住院医师2人,王渭川老师每周查房一次,科研病房对疾病的诊断筛选非常严格,病历书写按统一格式,辨证论治引经据典,病房只能使用中药,每日的查房记录、间日一次的阴道涂片及官颈黏液结晶检查、每月一次的富内膜活检,每周的查房讨论,定期的治疗小结均由她们承担。3年多的功血病房管理锻炼了扎实的中医功底,在老一辈名家及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积累了经验,逐渐摸索出功血不同证型辨证的规律、病程中的因果转化及用之效验的止血方药,为此后论治月经疾病奠定了深厚的临床基础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和用药特色。

  1966年7月 文革一期间,医院派杨家林她们到川北巡回医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天在40℃以上高温下往返30~40里到生产队送医送药,晚上参加“四清”工作队学习到深夜。期间还到农民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近20天,晚上经常有农民叫出诊,或接生,或急诊,遇到难产胎盘滞留及子痛频繁抽搐的产妇只好紧急送县医院处理,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贫困的生活,她心情十分沉重,深知自己知识面窄,应付不了急诊,因此每逢赶场日在区上应诊时,医疗队员不分科别相互学习帮忙,她也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尽量一专多能,参与人流术、上环取环术、内翻倒睫术及输精管结扎术等,为农村医疗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自己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的良好表现获得了“四清”工作队的表扬信函。

  1967年以后,功血病房逐渐转向,扩大收治病种, 除功血外,还收治了先兆流产、恶阻、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计划生育病人,开展了手术,此时杨家林仍在病房工作锻炼。

  1970~1971年参加全国中草药展览四川馆的筹备工作,杨家林在资料室负责收集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资料及单方验方的整理,其中四逆散治疗急腹症的资料引起了她的注意,受其启发,回院后开始用四逆散治疗痛经及盆腔炎性腹痛,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成为她日后使用最多的止痛经验方。1984年她在《四川中医》发表了“四逆散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一文,1995年应《湖北中医杂志》约稿又发表了-“四逆散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本方源于《伤寒论》,药味简洁,加减变化非常灵活,止痛效果确切,医家易于掌握记忆,无论给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介绍均成为更受欢迎和最快掌握使用的效验方。

  1973~1974年杨家林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修西医妇产科,接触了更多的病种,了解了西医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学会了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宫外孕、剖宫产、小切口扎管等手术操作及葡萄胎处理、绒毛膜上皮癌化疗方法,通过西医进修,不仅认识了更多的病种,拓宽了思路,对疾病的诊断更全面准确,对疾病的预后能作出更客观的判断,在以后面对不同的病种时能选择最适合的或中或西的治疗方法,以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

  1976年起杨家林参加学院三年制学生的中医妇科教学,由于有十年以上的妇科临床基础加上认真备课,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1978年到武汉参加《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的编写,9所中医学院妇科同道相聚一堂,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学术经验,从总论到各论,对教材进行了逐章逐节详细讨论,在老一辈名家的指导下,对中医妇科的学术渊源思路更加清晰,对各病种概念、诊治要点、鉴别更加准确,中医理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用此版教材对77级、78级及以后80级、81级学生授课,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总论到各论反复讲授了多次,对教材已非常熟悉。教学中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突出重点,提出难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深受学生欢迎,两次被评为“带教老师”及“科教兴中医先进工作者”。除本科教学外,承担Ir全国妇科高师班两届及多个临床进修班的教学任务,并注意对妇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1994年以来指导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培养学术继承人5名。在指导带教中耐心讲解,严格要求,教学查房中思路严谨,旁征博引,言之有据,深得学生敬重。指导的硕博士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均已成为中医妇科临床和科研的人才。近十年,学生发表总结本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论文30余篇,在中医妇科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为扩大中医在国际的影响,80年代起指导美、英、法、德、意、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外国留学生数百人。1994年以来,两次应邀到法国及以色列讲学,被法国养生学会聘为名誉会长,并接受法国电视三台的采访。在以色列接受电视台专题访谈,回国后以色列报纸还对她们的工作情况作过报道,影响深远。2004年11月~2005年4月应美国俄勒冈东方中医学院之邀为美国首届中医、博士班担任妇科课堂讲授及临床指导,帮助培养出中医妇科博士5人,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家林边教学边临床并总结临床经验,分别在《辽宁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成都中医学院学报》、《湖北中医杂志》、《中国老年病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及经验体会。其中1982年届全国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月经产生的重要环节――肾癸一冲任一胞官轴心”是国内率先比较全面系统的提出中医妇科生殖轴调控理论的文章,该文于1981年、1983年分别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及《四川中医》发表,1986年获得四川省科协论文奖,文中提出有关月经产生机理这一中医妇科理论核心,历代医籍虽有一些简略论述,但缺乏系统性、条理性总结,中医妇科教材虽有月经产生机理的讨论,但都强调月经的产生是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而对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没有阐明。个人认为,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但就月经产生的机理而言,仅以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来概括则似嫌笼统,未能触及实质,因此提出脏腑、气血、经络的协调活动是月经产生的基础,肾气充盛是月经产生最根本的原动力。这一生殖轴理论多年来指导中医妇科教学、科研及临床,深受同行认可和共识。在治疗月经不调、崩漏、闭经及不孕症等疾病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崩漏属妇科急症重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症,或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净,由于频繁过多的出血,常常导致气阴血虚证象,因此不少医家临证时抓住气阴血虚证象,将崩漏病机释为气阴血虚,从而立出气阴血虚证治。个人认为这种“以证定型”的方法易造成本末倒置之弊,须知气阴血虚仅是崩漏病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并非是导致崩漏的原因,而是崩漏失血后的结果,为了阐明这一问题,1 986年10月撰写了“试论崩漏病程中的因果转化”,在第三届全国中医妇科学术会上交流,1988年4月在《四川中医》发表。临床所见原发病因(热、虚、瘀)导致崩漏造成气阴血虚这一结果。而病变的结果(气阴血虚)反过来又成为新的病因造成崩漏病程中因果交织反复循环的局面,“因为本,果为标”。治疗以治本为主,因除病愈。治本贯穿疾病的始终,治标仅在崩漏的出血阶段或失血后的一段时期,出血势缓或血止以后,因果同治。

  除临床总结外,同期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妇科学》1986年版,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书《中医妇科学》1988年版,人民卫牛出版社2000年《专科专病丛书妇科分册》一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妇产科学》2001版等六部著作近40万字,特别是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的《中医妇科学》她撰写“月经病证”和“带下病证”两章,内容作了大量的补充,引用的资料更多更翔实,病机的阐释更清晰,为中医妇科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本书出版后受到广大学生和妇科医师教师的欢迎,成为各中医院校妇科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于1988年获“四川省中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抚今遑昔,继往开来,在中医宝库中传承弘扬瑰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数十年的妇科临床教学锤炼,学术上已颇有造诣。1983年后相继担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妇科负责人、副主任、主任。全面主持医院、学院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988年晋升妇科主任医师后,她感觉肩上责任更重了,1989年开始针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立题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月经不调及调经系列方的研究、官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新药研究及坚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银甲口服液治疗盆腔炎的研究等成为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将临床行之有效的方药进行新药开发,先后完成四川省科委、四川省中医局及新药研究基金课题共六项,研究成果转化成中药新药4个。如治疗盆腔炎的新药“妇康口服液”,治疗月经先期、量多的新药“清经颗粒”(后更名为“丹贞颗粒”.)及二代产品“清经胶囊”,已完成临床试验总结,等待新药批文。治疗子官肌瘤的新药“宫瘤清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新药“补天生力胶囊’’(又名“益肾坚骨胶囊”)。同时提供经验方形成医院制剂4个,此制剂应用临床多年,疗效确切。其中清经颗粒填补了国内调经品种单一,只有温补和温通活血而无清热凉血止血的空白,使调经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宫瘤清胶囊系国内批准的个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新药,有确切的缩小肌瘤的疗效,对减少子宫出血、纠正贫血、改善症状有一定优势,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使部分较小的子宫肌瘤及近绝经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免除了手术之苦。以上研究项目1995年以来先后获四川省政府、省中医局科技进步奖6项。

  数十年年的历练,杨家林积累了丰寓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专业技术,形成了明显的专科专病特色,特别是对月经不调、崩漏、闭经、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不孕症、先兆流产、绝经后骨质疏松、外阴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和成果。中医妇科学术和经验在病员和同行中已享有较高的声誉,慕名就医、求学者络绎不绝,在省内外和国内外中医妇科界的学术地位得到了确立。先后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附院妇科主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妇科专业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及世界中医妇科联合会妇科分会顾问。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四川省首届名中医,1998年评为全国第二批及2008年第四批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1998年10月聘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2007年1 0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证书。

  回顾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历程,杨家林感到作为一个中医妇科医师的欣慰。中医妇科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医妇科理论在不断创新、完善,临床疗效不仅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也得到西医同道的认可。前途是光明的,但任重道远,还有不少的艰难险阻需要她们去攻克,不少的难题需要她们去攀登、突破。只要她们坚持在传承中医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进行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指日可待的,届时中医妇科这颗璀璨的明珠?定会更加熠熠生辉。

  针灸疗法是中华几千年来的中医传统的疗法之一,在我们的古装剧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针灸疗法,可以说针灸从古代就被我们所利用,帮助我们致力各种的疾病。那么你知道古代针灸常用的针具有哪些么?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针灸常用的针具!

  古代针灸一般是九种针具。用的最多的是毫针。各针有各针的用处,视具体情况而定。灸一般用艾叶。

  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日大针,长四寸。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古代针灸用具九针分别是:

  1、针

  针,古针具名。九针之一。医学育网搜集整理《灵枢·九针论》:“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该针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2、圆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如圆筒状,针尖呈卵圆形。多用于按摩穴位以治疗肌肉疾病。

  3、针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又称推针,是通过对经络穴位的皮肤表面进行按压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长约3~4寸,以粗钢丝制成,也可采用骨质或硬木制成。针头钝圆,不致刺入皮肤,用于穴位表面的推压。柄部或用铝丝缠绕,在推压时可以用指甲沿上下方向刮动,以增强感觉。

  4、锋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即现代常用的“三针”。针体圆,针尖呈三状,有刃。主要用于刺破皮下静脉及小血管,治疗痈肿、热病、急性胃肠炎等。

  锯齿线面部提升术怎么样

  1、锯齿线面部提升术怎么样

  锯齿线面部提升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明显、表面无痕、恢复期短、患者无痛苦。不开刀、只需30分钟完成,立刻见效,定格后,看不出除皱痕迹,维持时间通常可达3-5年,此技术已替代传统拉皮除皱术。

  锯齿线面部提升术一般用于提升眼角、眉部、颧部、下凳部以及颈部的轻度皱纹,因此这项技术通常更受到30至45岁之间的女性朋友青睐。

  2、锯齿线悬吊除皱术是什么

  所谓“锯齿线”是由一种特殊的缝合材料制成的线,它的边缘比较倾斜,末端比较锋利,呈锯齿状。手术时,先利用特殊器械微创表皮,再将该线导入皮下组织,锯齿线上每一个小齿都恰好紧贴并支撑着软组织的某一特定部位。

  锯齿线的形状使得该线在软组织域面能够牢固地支撑住皮肤组织,使面部松弛的软组织得到支撑和提升,从而塑造一个新的面部轮廓。这些植入锯齿线会形成瘢疤结构的缠绕组织,使锯齿线的边缘部分覆盖了许多纤维壳,从而达到收紧皮肤的效果。

  3、专家如何看待锯齿线手术

  对于悬吊线提升术,有关专家表示此手术仅在术后短期内有效,且效果有限。而这种短期疗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术后水肿和炎症。经对其在疗效、风险与患者不适度方面的客观评估,悬吊线面部提升术不应被继续采用。

  这类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在皮下层悬吊下垂面部软组织。但事实上,这种方法用于面部年轻化是无效的,原因有二:

  3.1、不能产生如脂肪填充那样的容量性改变。

  3.2、仅在浅层对软组织重定位,但没有解决多余皮肤的问题。

  【中文名】五指山参

  【拼音名】Wú Zhǐ Shān Shēn

  【别名】山芙蓉、野芙蓉

  【来源】锦葵科箭叶秋葵Abelmoschus esquirolii (Levl)S. Y. Hu[A. moschatus (L.)Medic. var. tuberosus; A. saglttifolius auct. non (Kurz)Merr.],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排脓拔毒。主治肺结核,肺燥咳嗽,产后便秘,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根4~5钱,水煎服。外用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调红糖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擀面杖也能塑身减肥,你听说过吗?怎么拿擀面杖塑身,你了解过吗?健康学堂网教您几招,保管减掉肥肉,一身轻松。怎么拿擀面杖塑身,看看吧。

  擀面杖减肥法的原理

  人的脚底存在着各个脏器的反射区,肝胆、脾胃、肠道这一类消化系统的反射区都集中在脚底的中段,按摩和刺激相应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更好地调节相应脏腑功能。

  当您持续不断地刺激这一区域时,就会有效地调节肠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从而起到改善消化、减脂塑身的效果,并可以达到淋巴排毒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怎么拿擀面杖塑身?

  1、将一根中等长度的擀面杖放在地上,把鞋子脱掉,脚踩在擀面杖上,相互摩擦,力度以脚底感觉酸胀为度,反复搓踩,使血液循环通畅,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加强体内排毒燃脂功效,还有助于睡眠。一般只要用力按摩约2分钟即可。

  2、从轻轻用面棒按摩脚背与脚腕,然后反向握住面棒,同脚腕下侧开始按摩小腿下侧。进过膝窝,在顺着大腿下侧按摩至大腿根部,最后再从膝盖上方按摩大腿上侧。

  3、从小腿上侧中部开始,用面棒以曲线按摩连接大小腿的膝盖内外两侧。再以直线从小腿中部开始按摩至膝盖顶部,经过时轻轻滚过,在往大腿按压。最后反向握住面棒,按摩膝窝。

  4、稍稍放下大腿,侧抬起臀部,用面棒中央按摩大腿下侧。然后斜着面棒,分别按摩大腿内外两侧。再抬起大腿,以拉锯式边左右拉扯面棒边顺着大腿下侧按摩,最后再轻轻按摩大腿,放松肌肉。

  5、将面棒放于膝盖顶部,向大腿根按摩上侧的肌肉,同样以膝盖为起点,侧放面棒,按摩大腿外侧肌肉。按摩内侧时,首先以拉锯式上下摩擦大腿内侧,最后顺着弧线按摩至大腿根部。

  擀面杖塑身是一种局部瘦身练习法,擀面杖减肥法既简单又有效,既减肥又保健。擀面杖减肥法不仅能减肥,它还有很多您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说,您如果想调理脊椎,就重点用足内侧足弓位置着力去搓踩。您如果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那就重点用左脚。踩搓几分钟,脚底就会有一股热流随着腿部一直向上,直至内脏或某个部位,气冲病灶。

  健康学堂网提醒,脚踩擀面杖可以刺激脚部穴位,起到一定的保健和瘦身的作用,但是如果真正想要达到按摩减肥的功效,建议还是去正规医疗机构,同时多注意饮食,多运动,保持良好心态,才能健康有效减肥。

  【中文名】《象胆》

  【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Xiàn Dǎn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化学成份】胆汁含胆酸,脱氧胆酸及乙酰胆酸。从胆汁10毫升分离出胆酸150毫克,乙酰胆酸2毫克。

  【性味】

  苦、寒。

  ①《雷公炮炙论》:味微带甘。

  ②《纲目》:苦寒,微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消肿。治目生翳障,疳积,疮肿。

  ①《本草拾遗》:主目疾,和乳滴目中。

  ②《南海药谱》:’以清水和涂疮肿。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许,绵裹贴齿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及治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外用:点眼或涂疮。

  【注意】《本草经疏》:象胆,苦寒之极,不利脾胃,凡疳证脾弱者,目病血虚者,咸不宜多服。

  【附方】治内障目翳:象胆半两,鲤鱼胆七枚,熊胆一分,牛胆半两,石决明(捣研)一两,麝香(研)一钱。上六味捣研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茶清下十丸。(《圣济总录》四胆丸)

  【各家论述】

  ①《纲目》:象胆明目,能去尘膜也,与熊胆同功。《雷公炮炙论》云,象胆挥粘是矣。

  ②《本草经疏》:象胆,苦寒之物也。肝热则目不明,脾家郁热则成疳积或口臭。苦寒除二经之热,故能主诸证。苦寒凉血解毒,故又能主疮肿也。今世治疳证、痨瘵传尸多用之,总取其苦寒能杀疳虫、痨虫,兼除脏腑一切热结也。

  【摘录】《*辞典》

  刘维忠火了,因为猪蹄,因为微博……

  因为在微博上推广“中西医结合10种方法(食疗吃猪蹄、生萝卜、生荸荠,练习真气运行法、中药、针灸、理疗、氧疗、运动、唱歌、中医护理)治疗尘肺的临床路径。”,刘维忠被戴上“猪蹄厅长”的帽子,引起众多争议,甚至有网友把他与宣扬绿豆汤治百病的张悟本相提并论。

  对此,刘维忠回应说:他的“猪蹄食疗”和张悟本的“绿豆治病”有所不同,张悟本的“绿豆治病”那是夸大食疗的效果,而他的“猪蹄食疗”只是辅助治疗,辅助和不辅助完全不一样。

  而对于网上的各种质疑,刘维忠还回应说,他在官网上实名举例开方,就是想推动中医发展,造福百姓,即使是遭到了质疑,自己也不会因此而放弃,更不会远离微博,他对网友的疑问都会更新、回复。

  实际上,即使没有“猪蹄事件”,刘维忠亦是横跨微博界和科普届的一颗明星。

  卫生厅长因微博走红?

  刘维忠力推千名中医开设微博

  微博上的实名厅长并不多,但是走红的恐怕也就只有刘维忠。

  他到底有多红?

  武汉大学近日推出的2011年第二季度网络舆情和微博问政报告显示,刘维忠以超多的粉丝跻身全国政务人员微博十强。

  刘维忠,甘肃籍人士,1982年进入工作岗位后,历任甘肃省常委、甘肃省副书记、甘肃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直至2008年被任命为甘肃省卫生厅厅长,一直至今。

  他的“微博履历”相比工作履历而言并不丰富。自2011年5月起,先以“刘维忠01”注册实名新浪微博,回应寥寥,在这段时间中的微博内容多半是写中医验方。而自甘肃微博“问诊”消息发出后,他的身份再经新浪认证,微博“甘肃刘维忠”的“粉丝”急速飙升到近9万人。

  千名中医微博“问诊”将他推到风口浪尖。

  2011年7月31日,刘维忠发布微博:甘肃卫生厅决定把腾讯和新浪网建立微博作为中医师带徒考核内容,1000个中医师傅每人建2个微博,由3个徒弟维护,群众提的医疗问题由徒弟整理后请教师傅回答。该信息一发出即被网友的讨论淹没,叫好声与唱衰声并存。

  8月4日,甘肃省卫生厅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在全省利用微博开展健康传播的通知》,正式提出,甘肃省1000名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和1500名取得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要在2011年8月底前每人以实名分别在新浪网和腾讯网注册开通个人微博,微博数目共计5000个。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开通个人微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与“甘肃省卫生厅”和“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实名微博“互粉”,从而形成甘肃省卫生系统微博群。

  这些微博将主要通过转载和发布健康信息,回答网友在微博上的提问和咨询等方式,承担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收集、整理、验证和推荐民间单验方,为群众提供就医指导,收集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任务。同时,专家之间还要利用微博进行相互交流和联系,并鼓励专家通过个人微博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指导。

  在甘肃卫生厅正式发文后,可以说掀起甘肃全卫生系统的“微博热”,连乡镇卫生院(所)的医师都被要求开微博;为了加强微博维护和与群众的互动,甘肃省卫生厅还评选了微博先进个人和集体,在甘肃卫生网通报表扬。

  卫生厅的医改办专门成立了微博服务站,有专人负责微博维护。目前,甘肃万余名医生和千余家医疗单位网上开通微博,并在新浪、腾讯和人民网相继建立了甘肃医生的微博“矩阵”。

  刘维忠说,要求名老中医开微博,主要是想建立好中医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同时,中医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徒弟。刘维忠在微博中说,1000名老中医,每人每年必须回答100人以上问题。不论师傅、徒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微博上一问,大家都会帮助回答,回答不正确,还有人会出来纠正。甘肃专家与省内外、国外专家有了直接交流的平台。

  网友质疑140字的问诊效果

  刘维忠称微博就是要指导就诊方向,加强交流

  然而这种方式遭到了大批网友的质疑。

  “又是一个淘政绩、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决定!微博140字能把病情说清楚吗?出现问题谁负责?”

  “还是自愿为好,不应该用行政手段。”

  “天,2000个中医微博,以后方舟子有得忙了!”

  对此,刘维忠认为,“中医开了微博之后,老百姓就知道这个病哪个中医看得好,哪个医院最权威,让老百姓有个方向,看病不再盲目地排队。”

  刘维忠也表示,尽管在微博的发布过程中难免会遭到质疑,但是想要推广中医就不能怕被人骂,毕竟现在中医理论基础还没有被量化,“网友点子多,有好点子就接受,当然也不怕被骂,要做事就有被骂的准备。”

  他在微博上接受了许多网友的建议,像面向全社会发掘中医古籍古方、民间单验方和中医药诊疗技术、方法,号召全国有一技之长的中医执业医师来甘肃短期执业的“杏林觅宝”活动,就是网友支招之后,刘维忠向甘肃省卫生厅的相关负责人提建议,将这个活动由网络引入现实。

  2013年12月13~25日,图书馆举办的“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珍贵古籍特展”展出了一套新发现的民间藏本《本草纲目》。这套《本草纲目》绝大多数书叶是用金陵本原版木重印的,但又经过了明末制锦堂重修(以下简称“制锦堂本”),补刻了数十叶,并有若干剜改之处。

  这套书的收藏者是河南洛阳白河书斋传承人晁会元。他于2008年在河南伏牛山山村发现此书。该书经鉴定为《本草纲目》金陵本重修本,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这是我国近数十年来新发现的、民间收藏的一部《本草纲目》金陵本重修本。

  《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著作,2011年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与《黄帝内经》双双进入《世界记忆名录》。该书成书以来出版了不下百余次,最早的刻本由金陵胡承龙刊行,故称“金陵本”。李时珍的儿子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李建元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将该书进呈皇帝,进表中提到“甫及刻成,忽值数尽”,说的是该书刚刚刻成,李时珍就溘然长逝,其时约在1593年。今唯有金陵本完整记载了《本草纲目》图文的撰绘及校订者:文字由李时珍编著,其4个儿子、4个孙子,以及2名儒学生员参与了校订誊写。药图绘制辑校则由其3个儿子、2个孙子完成。因此金陵本最能反映《本草纲目》图文原貌,学术价值更高,是此后所有《本草纲目》翻刻本的祖本。

  据研究,今存世的《本草纲目》金陵本完本仅8部(中国2部,美国2部,日本4部)、残本4部。作为《本草纲目》原刊的金陵本,对校勘、研究与利用该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后《本草纲目》各种翻刻本都没有完整记载《本草纲目》的转绘校订人员,也没有保持其某些特有的排版方式。后世版本的文字讹误虽不算很多,但药图的篡改最为严重,到清末张绍棠本时药图已面目全非。因此金陵本的搜求、保护与研究一直是学界非常重视的事。

  制锦堂本为什么能被鉴定为金陵本呢?这是因该本大部分是利用金陵本原版木重印。本人亲自检视,该本利用金陵本原版木重印的书叶约占95%以上。古代印书要先刻木版,印完一次后,如果版片损坏不大,还可再印。因此通过与已确认的原版书进行比较,观察版式与文字的特征(如板框尺寸、样式,版木的断裂纹理,文字细微笔画特征等),可确定古籍是原版初印还是重印本。例如以下制锦堂的书页可确定是用金陵本板木重印。

  但为什么又要说制锦堂本属于金陵本重修本呢?这是因为制锦堂再次利用金陵本原版木时,已过了几十年。原版片在运输、保管、印刷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残损。要重印完本就必须对残损部分予以补刻重修。此外,书商出于商业目的,也可能对书中的某些署名或文字进行剜改(在原版片中挖去某些字,再嵌入新刻的文字)。这种现象在制锦堂本也可以见到。例如将该本附图卷上的首页(图3)与金陵原本附图卷上首页(图4)对比,就可发现制锦堂本已经改绘了药图,并且变更了附图的作者署名。此页金陵原本署名是:“阶文林郎蓬溪知县男李建中辑/府学生男李建元图/州学生孙李树宗校。”制锦堂本则改刻为“敕封文林郎四川蓬溪县蕲州李时珍编辑/云南永昌府通判男李建中图”。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李时珍也参与了药图的编辑工作、本卷绘图者为李建中的学术混乱。药图中水金、山金、银3图与原版差异更大。类似这样的剜改在附图卷下之首的作者署名中同样出现,甚至还增加了一个“南州后学儒医刘曰”的名字。

  制锦堂本补刻最多的是该书卷首部分。其扉页居然题为“江西原板”(图5)。所谓“江西版”,是指万历三十一年(1603)由官员张鼎思、夏良心刻于江西南昌的《本草纲目》第2版。该版属于地方官刻,因此版大、字疏,纸张刻工均比金陵本更优,所以当时海内广传,特贵重之。从学术内容来看,该本仍不及金陵本,且改动了药图的作者题款。但制锦堂的主人吴吉徵在得到金陵本业已残损的版木之后,为了迎合时好,不惜在扉页中妄增“江西原板”以利销售,并仿江西版补刻了张鼎思、夏良心的序,李建元的“进本草纲目疏”,以及总目、凡例等。所以该书册中真正属于用金陵本原版重印的只有王世贞序的末叶。

  制锦堂本除卷首外的药图与正文也有少数书叶属于重刻。例如前述附图卷上的首叶,以及卷12的紫草、白头翁等药,卷19卷前的目录及酸模、菖蒲等药,卷22“胡麻花”主治之后的两叶,还有多卷的卷首分目录等均系重刻。重刻字体明显与金陵本不同。例如制锦堂本卷19末叶(有“水松”一药),其他金陵本中均脱,只有该本有刻叶。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