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牛耳枫

  拼音:Niú ěr Fēnɡ

  别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

  来源: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骨折,毒蛇咬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根4~6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鹰骨

  拼音:Yīnɡ Gǔ

  别名:鹞婆骨(《陆川本草》)。

  出处:《纲目》

  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骨胳。

  原形态:苍鹰(魏澹《文集》),又名:黄鹰(魏澹《文集》),鷞鸠(《尔雅翼》),角鹰(《纲目》),鹞鹰。

  体长约50厘米。嘴黑,基部带暗蓝色,蜡膜黄绿色。虹膜金黄色。前额以至后颈为暗石板灰色。羽基白色;眼上方有白色眉纹,羽轴黑色;耳羽黑;肩、背、腰及尾上覆羽均石板灰色,肩羽和尾上驳羽有白色横斑;飞羽暗灰褐色,并有黑褐色的横斑;内翈杂有灰白色的块斑;尾羽灰褐,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端缘灰白。下体灰白,喉有黑褐色细纹,胸、腹、两胁与覆腿羽均杂以黑褐色横斑,羽轴均为黑褐色;肛周及尾下覆羽白色,有稀少褐色横斑。脚绿黄,爪锐利,黑色。

牛耳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栖于山林间。飞行迅速,善能捕取野兔、野鼠、鹑类和野鸭等为食。

  本动物的头(鹰头)、眼睛(鹰眼睛)、嘴和脚爪(鹰嘴爪)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繁殖在我国东北北部;河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处为旅鸟和冬候鸟。

  性味:①《医林纂要》;"辛咸,温。"

  ②《陆川本草》:"咸,微温。"

  功能主治:续筋骨,祛风湿。治损伤骨折,筋骨疼痛。

  ①《纲目》:"伤损,接骨。"

  ②《医林纂要》;"壮筋骨,益气力,除痹祛风,明目,去积,消鸡骨鲠。"

  ③《陆川本草》:"续筋骨,祛风湿。治损伤,接骨,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酥炙烧存性,2~3钱酒调服;或浸酒饮。

  复方:治伤损,接骨:鹰骨烧灰,每服二钱,酒服,随病上、下,食前、食后服。(《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制何首乌

  英文名: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PREPARATA

  来源:本品为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厚约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气微,味微甘而苦涩。

  鉴别:照何首乌项下的[鉴别](2) 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炮制:取何首乌片或块,照炖法(附录Ⅱ D)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或照蒸法(附录Ⅱ D),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每100kg何首乌片(块) ,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约 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 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性味:苦、甘、涩,温。

  归经:归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

  用法用量:6~12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蜈蚣草

  拼音:Wú Gōnɡ Cǎo

  别名:蜈蚣蕨(《湖南药物志》),小贯仲(《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厘米,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厘米,宽5~30厘米,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厘米,宽0.5~1厘米,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

牛耳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本植物的根(蜈蚣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墙上或石隙间。分布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各地。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疥疮。"

  ②《湖南药物志》:"辟疫,消肿,退热。治腹痛,痢疾,蜈蚣咬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治疥疮:蜈蚣草(全草)二两,一扫光四两。大蒜杆(干的)四两。煎水洗,一日三次。并须内服消毒药:白土茯苓、白鲜皮、蒲公英各一两,八爪金龙四钱。煎水服,一日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棉籽

  拼音:Mián Zǐ

  来源:锦葵科棉属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树棉(中国棉)G. arboreum L.及陆地棉(高地棉)G. hirsutum L.的种籽。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辛,热。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暖胃止痛,止血,催乳。用于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乳汁缺乏,胃痛,腰膝无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獐牙菜

  拼音:Zhānɡ Yá Cài

  别名:当药(《内蒙古中草药》)。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夏、秋采收,切段,阴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单一或分枝,四棱形,带紫色。叶对生,无柄,线状披针形,长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5,线状披针形;花冠蓝紫色,直径达2厘米,5深裂,开展,裂片狭卵形,内侧基部有2腺窝,腺窝边缘的毛具瘤状突起;雄蕊5,花药暗紫色。蒴果椭圆形。花期秋季。此外,尚有以下两种植物的全草,也作獐牙菜入药:

牛耳枫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①双斑獐牙菜:一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叶对生,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下延。花冠黄白色,5琛裂,裂片倒卵形,上半部有多数浓绿色斑点,中部稍上处有2个黄绿色腺体,圆形,裸出,直径约0.1~0.2厘米。

  ②腺鳞草:一年生矮小草本,高约10厘米。茎纤细,自基部分枝。根生叶倒卵形;茎生叶狭卵形,锐尖。花腋生,1~3朵,花冠辐状,带白色,花后下垂。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地、林边。分布东北、华北、河南、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当药含当药苦甙约2~4%;还含当药素、黄色龙胆根素、黄色龙胆根素葡萄糖甙等。

  双斑獐牙菜含异牡荆素、异荭草素;还含1,3-二羟基-4,5-二甲氧基氧杂蒽酮以及该氧杂蒽酮的1-o-β-D-吡喃葡萄糖甙和3-ο-β-D吡喃葡萄糖甙;又含当药苦甙和当药甙。

  药理作用:当药中分出的当药苦甙,经皮肤表面易于吸收,吸收后分解,生成Erythrocentaurin,可扩张毛细血管,并激活或促进皮肤细胞的酶系统,提高皮肤组织的生化功能。静脉注射当药水溶液,能升高皮肤温度,与拟副交感类药物的作用相似。故认为可治疗脱毛症。

  另外,从日本当药中提出的能保护四氯化碳对小鼠肝脏的损害,促进皮肤的氧化还原功能,其甲醇提取物有类放射线作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健胃,利湿。治消化不良,胃炎,黄疸,火眼,牙痛,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每次5分。

  复方:治急、慢性细菌性痢疾,腹痛:当药三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鸭儿芹

  拼音:Yā ér Qín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Japanese Cryptotaenia 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别名:三叶、起莫、三石、当田、赴鱼、野蜀葵、三叶芹、水白芷、大鸭脚板、鸭脚板草、野芹菜、红鸭脚板、水芹菜、牙痛草、鸭脚菜、梭丹子、鸭脚草、鸭脚掌

  出处:出自《国药提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割取茎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无毛。主根短,侧根多数,细长。茎光滑,具叉状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5-20cm的叶柄,叶鞘边缘膜质;叶轮廓三角形至广卵形,长2-14cm,宽3-17cm。通常为3小叶,中间小叶片鞭状倒卵形,先端有短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斜倒卵形至长卵形,近无柄,小叶片边缘均有不规则的尖锐重锯齿,有时2-3浅裂;最上部的叶近无柄;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窄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复伞形花序呈疏松的圆锥状,花序梗不等长,总苞片及小总苞片均为1-3,线形或钻形,伞辐2-3;小伞形花序有花2-4,萼齿细小,三角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圆锥形,花柱短,直立。分生果线状长圆形。长4-6mm,宽2-2.5,合生面略收缩,胚乳腹面近平直,每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4。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地、山沟及林下较阴湿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其中有:异亚丙基丙酮(mesityl oxide),异丙烯基丙酮(isomesityl oxide),甲基异丁基甲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α、β-蒎烯(α、β-pinene),樟烯(cam-phene),β-月桂烯(β-myrcene),二戊烯(dipentene),对一聚伞花素(P-cymene)以及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反式-β-罗勒烯(trans-β-ocimene)[1]。叶中所含脑甙脂类成分中含有4-羟基鞘氨醇(4-hydroxysphingenine)[2]。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咳;利湿解毒;化瘀止痛。主感冒咳嗽;肺痈;淋痛;疝气;月经不调;风火牙痛;目赤翳障;痈疽疮肿;皮肤瘙痒;跌打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煎汤洗。

  复方:①治小儿肺炎:鸭儿芹五钱,马兰四钱,叶下红、野油菜各三钱。水煎服。②治肺脓肿:鸭儿芹一两,鱼腥草二两,桔梗、山苦瓜各二钱,瓜蒌根五钱。水煎,一日 三次分服。③治百日咳:鸭儿芹、地胡椒、卷柏各三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④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鸭儿芹五钱,瓜子金三钱,金银花藤二两。水煎服。⑤治黄水疮:鸭儿芹、香黄藤叶、金银花叶、丹参、闹羊花叶各等分。共研细末,用连钱草、三白草(均鲜品)捣烂绞法,调涂于患处。⑥治一切痈疽疔毒,恶疮,已溃未溃均可服用:鸭儿芹、马兰、金银花各五钱,鸭跖草 一两,台湾莴苣、丝瓜根各三钱。水煎,二次分服。⑦治肿毒皮色不变,漫肿无头:鸭儿芹、东风菜各五钱,柴胡一两。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并用鸭儿芹、东风菜各等分,研末,好烧酒调敷。⑧治带状疱疹:鸭儿芹、匍伏堇、桉叶各一两,酢浆草二两。共为细末,醋调敷。(以上选方均出《常用中草药配方》)⑨治皮肤瘙痒:鸭儿芹适量,煎水洗。(《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别录》:主寒热,蛇、蜂螫人。

  2.《分类草药性》:治白淋,消肿毒,调 经,退火。

  3.《天宝本草》:火牙噙之即消。叶:捣敷耳根后,脱眼内翳。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敷治臁疮。

  5.《四川中药志》:消炎理气。治虚弱劳累,膀胱疝气,五淋尿闭及无名肿毒。

  6.《陕西中草药》:活血祛瘀,镇痛止痒。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7.《常用中草药配方》:抗菌,消炎,解毒,止血,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茯神木

  拼音:Fú Shén Mù

  英文名:pine among the Indian Bread, pine among the Tuckahoe

  别名:黄松节、松节、茯神心、茯神心木、茯苓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菌核中间的松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

  采收和储藏:采茯苓,先择中有松根者,敲去苓块(作茯苓用),拣取细松根。

  原形态: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弯曲的松根,朽木状。外部残留有茯神,呈白色或灰白色,内部呈木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质状。质松,体轻。气微,味淡。

  品质标志 每根的直径不得超过2.5cm,其周围必须带有2/3的茯苓肉。

  炮制:将茯神木劈成小块,或碾碎用。

  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平肝安神。主惊悸健忘;中风语蹇;脚气转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血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1.《要药分剂》: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无不效,盖此证虽属肝,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心君为之不宁,故致发厥。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则风定,风定则心宁,而厥自止也。

  2.《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喝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3.《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

  4.《中药志》:宁心安神。

  摘录《中华本草》

  多花胡枝子

  拼音:Duō Huā Hú Zhī Zǐ

  别名:铁鞭草、米汤草

  来源:豆科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性味:涩,凉。

  功能主治:消积散瘀。主治疳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叶醉鱼草

  拼音:Dà Yè Zuì Yú Cǎo

  别名:紫花醉鱼草、大蒙花、酒药花

  来源: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大叶醉鱼草Buddleia davidii Franch.,以根皮及枝叶入药。春秋采根皮,夏秋采枝叶,均晒干。

  性味:辛、微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脚藓。

  用法用量:0.5~1钱。外用适量,研粉调服或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猕猴梨

  拼音:Mí Hóu Lí

  别名圆枣子、藤梨(《河南中草药手册》),洋桃藤(《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猕猴槐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根、叶。秋、冬挖根;夏季采叶。

  原形态大藤本,长可达30米以上。嫩枝有时有灰白色疏柔毛,老枝光滑;茎皮淡灰褐色,茎髓褐色,片状。叶片膜质到纸质,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矩圆形,长6~13厘米,宽5~9厘米,先端突尖或短尾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少有近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下面在脉腋有淡棕色或灰白色柔毛,其余无毛,叶柄及叶脉干后常带黑色。腋生聚伞花序有花3~6朵;花白色,直径1.2~2厘米;花被5,萼片仅边缘有毛;雄蕊多数;花柱丝状,多数。浆果球形到矩圆形,光滑,先端有短尾状嘴。花期5~6月。果熟期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林下及灌木丛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猕猴桃碱。

  性味江西《中草药学》:"淡微涩。"

  功能主治健胃,清热,利湿。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黄疸,风湿关节痛。

  ①《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

  ②《贵州药植目录》:"清热消肿,生肌。"

  ③江西《中草药学》:"健胃,活血,催乳,消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

  复方①治食道癌:猕猴梨根配水杨梅根二两,野葡萄根一两,半枝莲五钱,半边莲五钱,凤尾草五钱,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黄疸:猕猴梨根一两,茜草五钱,淡竹叶二钱,苍耳子根三钱,小蓟五钱。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③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猕猴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风湿关节痛:猕猴梨根五钱,木防己五钱,荭草三钱,虎杖三钱。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催乳:猕猴梨根二至三两。水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外伤出血:猕猴梨叶适量,焙干研末撒伤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胃癌:用藤梨根配合虎杖,以乙醇提取法制成糖浆(每60毫升含藤梨根2两,虎杖1两),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共治18例,其中胃窦部癌9例,胃小弯癌2例,胃底贲门癌4例,胃体癌3例;服药时间最短1周,最长3个月。结果显效(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缩小1/2以上,症状、体征显着好转,X线证实病灶明显缩小和好转)3例,有效(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缩小1/2以下,症状、体征有好转,X线摄片有不同程度好转)7例,无效8例。据初步观察,本药对胃癌有近期缓解症状的作用,特别是对上腹部疼痛伴有呕吐、便秘的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止吐及通便效果,并能增进食欲;对胃窦部及胃小弯癌疗效较好。少数病人的包块有所缩小。但服药后有头昏、心慌、上腹不适或腹泻等副作用;且症状缓解期短,有的出现反复。此外,民间亦有单用藤梨根治疗癌症的报道,即用生药2~5两,加水用文火煎3小时以上,两次分服,15~2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四个疗程,疗程间休息数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竹鼠肉

  拼音Zhú Shǔ Ròu

  出处《纲目》

  来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肉。

  原形态竹鼠(《说文》),又名:竹豘(《纲目》),篱鼠(《本草求原》)。

  体形粗壮,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0厘米,尾长约6~7厘米。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耳隐于毛内。四肢短粗,有较强的爪。尾上下均被有稀毛。成兽全身为棕灰色,毛基灰色,无白尖的针毛,吻侧毛色较浅。身体腹面毛较稀。幼兽毛色较深,周身均为黑灰色。

  营地下生活,喜栖于山坡竹林或山谷的芒草丛中。夜晚活动。喜食竹的地下茎、竹笋,也食草及其他植物的种子与果实。

  本动物的油(竹鼠子油)、牙(竹鼠子牙)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解毒。治痨瘵,消渴。

  ①《纲目》:"补中益气,解毒。"

  ②《医林纂要》:"养阴除热,杀疳露,治痨瘵,止消渴。"

  ③《本草求原》:"益肺胃气,化痰解毒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摘录《中药大辞典》

  葫芦巴

  拼音Hú Lú Bā

  英文名SEMEN TRIGONELLAE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平滑,两侧各具一深斜沟,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状,具黏性;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肥大而长。气香,味微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栅状细胞1 列,外壁及侧壁上部较厚,有细密纵沟纹,下部胞腔较大,光辉带位于细胞外侧1/3 处,外被角质层。支持细胞1 列,略呈哑铃状,上端稍窄,下端较宽,垂周壁显条状纹理。内胚乳细胞主为黏液细胞,壁甚厚。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 取本品粉末5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弃去,药渣挥干,再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芦巴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无水乙醇-丙酮-盐酸(10: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三氯化铁试液(2:1)混合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胡芦巴: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盐胡芦巴: 取净胡芦巴,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有香气。用时捣碎。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青鱼胆草

  拼音:Qīnɡ Yú Dǎn Cǎo

  别名:蔓龙胆、鱼胆草、对叶林、抽筋草喷七、鱼鳅藤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峨眉双蝴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ospermum cordatum(Marq.) H.Smith[Gentiana cordata Marp.;Tripterospermumaffine auct. Non (Wall.)H.Smit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具根茎,根细,黄褐色。茎通常黄绿色,螺旋状扭转,下部粗壮,节间短,长4-5cm,上部节间长10-17cm。叶对生;叶柄1-4.5cm;叶片心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12cm,宽1-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常具短尾,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膜质,细波状,叶脉3-5条,叶片下面淡绿色或带紫色。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叶腋,有时2-6朵呈聚伞花序;花梗较短,具1-4对披针形的小苞片与否;花萼钟形,不开裂.稀一侧开裂,明显具翅.裂片基部下延呈翅:花冠紫色,钟形,裂片卵状三角形,褶宽三角形,先端微波状;雄蕊5,着生于冠筒下部,不整齐,花丝线形,花药长圆形;子房椭圆形,长约1cm,通常近无柄,基都具5浅裂的环状花盘,花柱细长,长1.5-2cm,柱头线形,2裂。浆果紫红色,内藏,长椭圆形,长2-3cm,稍扁,近无柄。种子暗紫色,椭圆形或卵形,三棱状,边缘具棱,无翅。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3200m的山坡林下、林缘灌木丛中及低山河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缠绕。茎细近圆形,表面黄绿色或带有紫色,具细条棱,节间长7-14cm,叶对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长4-8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全缘,叶脉3出。有时可见叶腋具花或残留花萼。花淡紫色,萼筒有翅。气微,味微苦。

  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健脾利湿;杀虫。主风热咳嗽;黄疸;风湿痹痛;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或煮粥食。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剑叶铁树叶

  拼音:Jiàn Yè Tiě Shù Yè

  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叶朱蕉的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剑叶朱蕉,又名:小叶铁树、剑叶万年青。

  常绿灌木。干直立,粗壮,少分枝。叶聚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无柄,长30~60厘米,宽1.8~4厘米或更狭,稍坚挺,光亮,全缘,两边红褐色。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直立或点垂;花柄极短,基部有苞片3枚;花被管钟形,青紫色,长6~8毫米,6裂,裂片狭,内裂片长于外裂片;雄蕊6;子房3室。浆果紫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栽培于庭园。广东、广西均有栽培。

  性味:甘淡,平。无毒。

  功能主治:理跌打,治咳嗽吐血,鼻衄血,大小便出血,外伤出血,小儿疳积,哮喘,痢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