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美国正在打两场“战争”,一场在欧洲一场在亚洲

资料图

直新闻:陈先生,美国升级对华出口管制,尤其在半导体领域,你认为后果将怎样?

特约评论员 陈冰:后果怎样,股市已先行预告。美国扩大对华半导体产业制裁后,全球芯片股走低,包括美国企业。看看股市,四类与半导体关联的公司股票都在下跌。

首先是半导体投资类企业,比如费城半导体指数;其次是半导体材料类企业,比如泛林集团;第三是半导体设备类企业,比如超微半导体、阿斯麦;第四是芯片加工制造企业,比如三星电子、台积电。台积电股票尤其惨,创1994年以来更大跌幅,下跌超8%。如果从地理上考察这四类企业,受伤的有美国企业,主要是投资类和设备类企业;有欧洲企业,主要是设备类企业;有亚洲企业,主要是芯片制造企业,比如韩国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等等;还有使用芯片的各类企业,范围更广,全球都有。可以说,美国升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全球半导体产业打了个寒颤。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市场逻辑,美国加大限制对华芯片出口,就是给中国这个大市场设卡,减少供应。中国市场芯片使用量减少,芯片制造商就得减产,进而导致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减产,半导体投资者自然也得瘦身。短短几个月内,全球的芯片短缺就会变成芯片过剩,可以部分地减缓美国的高通胀,但也对半导体产业造成破坏,产业链可能得重组。所以中国商务部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做法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损害美国出口企业正当商业利益。

资料图

直新闻:美国扩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目的是要美西方减少对华产品依赖。这往往让人想到欧洲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甚至用战争方式。这两者有关联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被人忽视。实际上,美国现在在打两场“战争”,一场在欧洲,就是美国支持的俄乌军事冲突;另一场在亚洲,就是美国挑起的对华高科技战,是贸易摩擦的延续。在欧洲战场,美国支持乌克兰同俄罗斯开战,给乌克兰的军援数量超过了欧洲之和。表面上看是打击和削弱俄罗斯,实际上是切断了俄罗斯廉价石油向欧洲输送,美国石油天然气便占领了欧洲市场,并且用高出俄罗斯能源10倍的价格,给欧洲出售。欧洲的能源危机加剧,直接影响到欧洲企业的成本,有些关闭,有些降低产能,有的则在思谋转场,到别的地方去建厂。到哪里去呢?一是到美国,二是到中国,三是到别的地方。这样,欧洲的先进制造业,就被美国“薅羊毛”了。

现在美国加大对中国芯片出口限制,一方面是为了遏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智能手机、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是阻止欧洲的先进制造企业到中国安家落户,因为先进制造业离不开芯片。而在亚洲“战场”,美国加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就会迫使亚洲的芯片制造业另谋出路,美国早就打出了“到美国投资建厂”的旗号,来“薅亚洲的羊毛”,三星、台积电都在美国建了厂。

除了对中国限制芯片出口,美国还试图挑起台海危机,把台湾变成更大武器库。台湾成了武器库,当然就不安全了,那台积电是不是得进一步向外搬迁。美国也在纵容朝鲜半岛危机,半岛危机加深了,那韩国、日本的芯片企业是不是也得考虑搬家?这样美国就掌握了半导体产业的控制权。欧洲战争让美国获得了工业时代的石油控制权,亚洲“战争”则让美国获得信息时代的“石油”控制权,美国的霸权地位就牢不可破。有个比喻,说芯片是信息经济时代的石油,蛮形象的。

问题又来了,美国的野心能实现吗?不一定。欧洲已经在为能源叫苦不迭,它们可能渐渐明白美国支持乌克兰打仗,原来是为了“薅欧洲的羊毛”;亚洲也会明白,美国对华技术制约,是为了“薅亚洲的羊毛”。韩国企业已经与美国交涉,不愿失去中国大市场。所以说,只有大家都明白了美国的自私自利,才能有效抵御美国霸权。现在要把敲响警钟,让那个半导体产业的各涉事方早早醒来,别像欧洲一样,糊里糊涂就被美国“薅了羊毛”。

作者丨陈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延伸阅读

直新闻:五角大楼敦促美国防务公司与中国供应链“脱钩”,此前也有消息传出,美国拉拢澳大利亚等盟国谈稀土问题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美国不断鼓吹与中国“脱钩”的目的是什么?在各领域挑起“脱钩”的贸易战会成为常态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刘飞涛:美国一直在推动对华经济“脱钩”,实际上包括各个层面。从特朗普政府以来,这种“脱钩”实际上是美国政府的一个既定政策,拜登政府上台之后并没有改变这一态势,而是继续沿着在核心领域关键领域,甚至在关键技术层面,都寻求对华“脱钩”的做法。

美国“脱钩”的主要目的,我认为一方面是为了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同时也是维持自己在世界经济、世界科技当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

可以说,“脱钩”正是美国进行对华战略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需求在,那么它在这种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推动对华“脱钩”的需求就是存在的。如果美国即使通过这种措施也难以恢复、维持自己的霸权,维持自己的这种信心的话,那么他们这种推动对华“脱钩”的心理因素也会持续强化。

美贸易代表戴琪

直新闻:美贸易代表戴琪说,美国并没有用关税来惩罚中国,而是为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回避了关于“印太经济框架”是否是遏制中国的工具的问题的询问。您如何评价戴琪的说法?美国所谓的“公平竞争环境”指的是什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刘飞涛:这种说法只是代替美国目前在国内推行的产业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等一系列保护主义的借口和托词。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说如果你谈到国际社会的公平,可以说有两种层面,一个层面是对等公平,就是大家在权利义务的均衡上,责任一样,贡献义务一样,权利一样,这是对等意义上的一种公平。

还有一种公平就是叫均衡意义上的公平,因为国际社会的大小强弱实力、地位发展程度、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如果你让发展程度、发展水平不一样的承担同等的权利、同等的义务,这就可能是对发达的公平,但对另一个来说,可能失去了这种均衡意义的公平。

比方说,我们如果在国际社会完全追求对等公平的话,那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们是不是所有的的提款权就都是平等,大小都是一致的,这样的话美国会同意吗?它不会同意的。所以我们说公平如果脱离了一定的场景,那是毫无意义的。

比方说在中美之间谈公平、谈投资公平的话,投资大家知道我们没有双边投资协定,如果我们想追求这种投资公平的话,中美应当在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的基础上谈公平。如果说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这种公平,我们应当在WTO机制下谈,如果脱离了所有的机制谈公平,那是毫无意义的,只能说是一种保护主义的借口。

资料图

直新闻:美联储将召开最新的货币政策会议,外界猜测将继续加息推高美元,如此举措能打压美国通胀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刘飞涛:美国通胀问题,实际上是因为美国拜登政府对通胀的判断,像原先他认为美国通胀不存在长期发展的基础那样,但后来改变了。现在就是说对通胀的判断又发生了,所以这个美联储加息已经进行了4轮,现在第五轮马上也要提上日程。

但是我们知道,真正推动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美国自拜登政府上任以来,他先后通过了经济救济方案、基础设施投资方案,在注这么多水的时候,总额可以达到6万亿美元,在未来10年内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注入的情况下,它怎么可能不引起这种物价水平的普涨?所以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国际社会由乌克兰危机造成的能源紧张,再加上国际疫情的反反复复,所以这又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的话,美联储加息,我们可以说是没法对症施药的,所以我们说它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一个动作,只为了美国一己私利,让这个资金回流美国,而给世界带来灾难,这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和总体增长。

作者丨刘飞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