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不和睦”?法德领导人午餐会“耐人寻味”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于超凡】“法德夫妇关系不睦,欧洲协商陷入瘫痪。”法国《巴黎人报》26日以“夫妻间的一时不睦”比喻法德两国你来我往的激烈交锋。两国原定于10月26日在法国枫丹白露举行的法德部长会议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被迫延迟到明年初举行。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只进行了一场简短的私密午餐会。

资料图

从双方会晤前的公开表态看,两国政府正努力“掩饰”分歧。法国总统府发布声明称,首脑会议旨在“加强法德团结”,致力于采取“团结一致的方式”应对共同挑战。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法国是我们最亲密的盟友”,最近几天外界对两国存在龃龉的说法“很多都是凭空捏造的”。

但从一些不同寻常的迹象不难看出两国当前的关系“并不和睦”。爱丽舍宫公布的总统日程显示,法方在首脑会晤后并未按惯例安排新闻发布会,这往往意味着双方并不认为通过一次简短餐叙就能弥合分歧。此前,有法国总统府官员表示,在法德两国政府的沟通中,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存在争执”。

据德国媒体报道,能源危机是当前对法德关系的更大考验。法国方面认为,德国总理在未咨询其欧洲伙伴,尤其是法国总统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释放2000亿欧元刺激计划加剧了欧洲盟友的通胀水平。马克龙直言:“德国的自我孤立不利于欧洲。”尽管分歧重重,但两国大多数政客仍认同法德协调对欧洲稳定的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原标题:分析 抗议活动此起彼伏,欧洲怎么了?)

近段时间,欧洲“火药味”很浓。在能源危机、通胀高企、衰退风险、债务泥潭等阴云笼罩下,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

在罗马尼亚,民众吹着喇叭,敲着鼓,表达对物价飞涨的失望。在法国各地,逾10万民众走上街头,声援罢工已久的炼油工人。捷克示威者批评政府在能源危机面前束手无策。英国铁路、港口、邮政等多个行业联盟罢工,要求政府解决薪资纠纷。

舆论担心,冬季来临之际,此起彼伏的街头抗议正推升欧洲政治动荡的风险。上任6周便因经济失策“闪辞”的英国“新铁娘子”特拉斯,或许就是欧洲同行的前车之鉴?

抗议活动明显增多

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推动欧洲对能源大国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警告称,制裁是把“双刃剑”,欧盟可以用来对付不受欢迎的,也会让欧盟自身和各国民众蒙受损失。

如今,普京的“预言”似乎正成为现实。

欧洲受到对俄制裁反噬,陷入“几代人以来的能源困境”。在能源涨价等因素推动下,欧元区19国的通胀率升至创纪录的9.9%。尽管各国政府相继推出能源补贴政策,但对很多欧洲人来说,最切身的感受是:物价飞涨,工资停滞,除了上街,别无选择。

“为了加薪,人们不得不使用‘压力策略’。”法国医务人员拉希德·乌赫姆说。近日,法国大批铁路和运输工人、高中教师和公立医院员工响应石油工会的号召,参加大规模抗议活动,总人数超过10万人。乌赫姆就是其中一员。

参加10月16日巴黎大游行的人们。图源:法新社

就法国6.2%的通胀率而言,在19个欧元区中属较低水平,但物价上涨仍给底层工人带来巨大冲击。法国一些炼油厂工人自9月起一直罢工,要求提高薪资、抗议大公司获取暴利。受炼油厂停工影响,法国约25%的加油站经历暂时短缺。

法国的情况绝非孤例。本月中旬,数百名德国人聚集在柏林总理府外,手持标语,抗议生活状况恶化,要求政府立即帮助穷人。一些民众甚至打出“消除贫困”的标语,引发外界关注。在此之前,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旗下飞行员罢工,引发航班中断、机场陷入混乱。

与法国相比,“欧洲引擎”德国的通胀状况更为严峻,8月通胀率高达8.9%,创下近50年来更高纪录,为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

在英吉利海峡对岸,英国人同样不能“独善其身”。近几个月来,英国铁路工人、护士、港口工人、律师、邮递员等联袂举行一系列大罢工,要求加薪以应对高达10.1%的罕见通胀。受此影响,英国铁路、电信、邮政、港口等多个行业一度停摆。有英国学者称,从未见过英国所有行业都出现这种程度的中断。

此外,抗议和罢工还在罗马尼亚、塞浦路斯、奥地利等一连串欧洲蔓延。

有非政府组织统计称,数量上,较去年相比,今年欧洲抗议活动明显增多。仅在意大利,今年前8个月已发生200多起抗议,而去年只有个位数。诉求上,民众不仅要求加薪和补贴,甚至还传出要求政府辞职的呼声。

上月,数以万计的捷克民众在首都布拉格挥舞旗帜,要求亲西方的联合政府辞职,批评其支持欧盟对俄制裁,在应对能源危机上碌碌无为。

资料图

本月早些时候,在东欧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数万人上街游行,抗议通胀飙升,要求亲欧总统和政府下台。

“今年以来,欧洲抗议活动呈现几方面特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一是,范围上出现扩大趋势。过去可能集中在几个,但近期呈现多发状态。二是,原因上新老问题叠加刺激。在俄乌冲突引发新问题的背景下,原有的社会沉疴接二连三地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且相互激发、共振。比如,能源危机、通胀、社会公平问题等。三是,冲击力可能比以往更强。近期多个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突出,民众生活和工业都受到较大影响,各国政府的政策困境较以往更大。

“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与当前欧洲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有关,或可以从两方面观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指出。

一方面,俄乌冲突是今年的抗议增多的一大背景。去年,欧洲不少经济增长状况较好,今年突然从高点跌落,肯定会对民众产生较强冲击。高通胀下,原先的一些社会问题对穷人的打击可能更大。尽管政府出台救助政策,但经济仍然受挫,企业破产、民生困难。在欧洲各地民粹力量上升的背景下,抗议活动除了表达传统的经济诉求,自然也会与政治诉求相结合。

另一方面,整体来看,欧洲各国面临的政治压力可能不像一些外媒渲染得那么严重。不少欧洲天然气存储量已达到90%,如果不发生太大意外,应该可以初步度过今年冬天的能源危机。尽管发生新一轮抗议罢工,但烈度仍需观察,大多数不至于走到革命性、颠覆性的一步。

内乱风险上升

“街头政治”升温,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酿成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内更大危机的“黄马甲”运动。不过,尽管场面相似,但两者又有明显不同。

从诱因看,当时的“黄马甲”运动由马克龙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失速”引发。从趋势看,危急关头,马克龙大踩“刹车”,宣布就改革事宜进行全国讨论,展现出对话和倾听姿态,以平息反对浪潮。

资料图

如今,与马克龙相比,欧洲政客们的回旋空间似乎更小,经济困境向政治领域延烧的趋势愈发明显。

俄乌冲突发生后,欧洲政客强烈支持乌克兰,大力制裁俄罗斯,并承诺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但由于欧洲长期对俄罗斯能源过度依赖,能源转向说易行难。再加上各国仍受到新冠疫情、自然灾害、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外界预计,欧洲明年的通胀可能比今年更糟。

经济压力下,欧洲的政治风向怎么吹?有民调显示,法德民众对乌克兰的支持度正在下滑,欧洲民众对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产生更多质疑。外界担心,如果通胀、失业和经济衰退趋于恶化,或冬天的天然气供应意外中断,人们可能会看到内乱、冒险和政府不稳定在更多欧洲蔓延。

“俄乌冲突的余波正在提升欧洲内乱的风险。”英国风险咨询公司Verisk Maplecroft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未来六个月,波黑、瑞士、荷兰、德国和乌克兰是动荡风险上升更大的欧洲。

“不可否认,东欧和西欧都出现一些对俄乌冲突的立场进行反思的声音,但依然不是主流。”叶江指出,欧洲主流民意仍是支持对乌援助、对俄制裁,因为这是涉及本国安危存亡的问题。民众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谁来为政府支持乌克兰的行为埋单”?这其实又回到社会不公的问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团体会有不同声音。受损失更大的底层民众当然会通过行动表达反对意见。

崔洪建认为,正是因为抗议活动由多因素叠加引发,各国政府在回应或政策调整上难度就更大。很多政策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比如,经济压力下究竟是求增长还是求稳定?摆脱通胀究竟要靠减税还是加税?由于政策空间越来越小,就更容易在政治上引起不稳定和动荡,尤其是当这种困境被反对党或民粹势力所利用,后果可能更严重。

政客左右为难?

严冬即将来临,欧洲政客们仍在谋求自救。

两天前,欧盟举行秋季峰会,试图就进口天然气限价达成一致。但经过10多个小时的拉锯,27国领导人无功而返。与南欧的限价呼声针锋相对,德国、荷兰、丹麦等国持强烈反对态度。匈牙利总理维克托直言,欧洲在经济上“自杀”并不会帮助乌克兰。

有欧洲媒体称,传统盟友之间的分歧不断显现,欧洲政客们左右为难:是各国团结一致,相互支持?还是每个更优先考虑到自身的特殊性?

两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欧盟内部的政策两难在能源领域的体现——究竟是先解决本国的能源安全,还是服从欧盟层面的对俄制裁?

“欧盟内部各国能源结构差异很大。一些不得不更顾及本国利益,如果盲目追随别国,可能会对其内政造成更大影响。”崔洪建指出,这与疫情初期的情形相似,各国以本国利益为优先,一些民粹色彩强烈的政府尤为如此。但在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在货币和财政上连为一体,所谓“本国利益优先”其实也会损害欧洲以及其他的利益。

“这是欧盟机制性的问题,涉及欧盟行动的整个框架。”叶江指出,在贸易等一些领域,欧盟已是一个超的机构,成员国可以放弃自己权利,来服从整体安排。但能源价格问题上必然和财政政策相联系。到目前为止,欧盟在财政政策方面仍以为主体。欧盟当然希望就能源价格达成统一协调,但它实际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像贸易领域那样用欧盟的制度来规制各国。各国仍会以本国利益为先,打自己的小算盘。这就使得欧盟层面的主动协调显得矛盾突出、困难重重。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