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专栏作家:我们的总统可能被乌克兰“安排”了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日前访问乌克兰,并被媒体爆出在基辅时遭遇防空警报,不得不躲入防空洞一个多小时。不过,这起小事故却被德国本国人质疑可能是乌克兰特意“安排”的。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10月31日报道称,德国联邦法院第二刑事庭法官托马斯·费斯切尔在最新一期的《明镜》周刊撰写专栏文章,对施泰因迈尔访问乌克兰的这一小插曲提出几个疑问,并认为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宣传噱头的一部分。

施泰因迈尔乘火车抵达乌克兰

报道称,10月25日,施泰因迈尔对乌克兰进行了自俄罗斯2月下旬对乌发动特别军事进攻以来的访问。他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北部城镇科留基夫卡对媒体发表讲话时,空袭警报响起,于是被护送到位于附近公共建筑地下室的防空洞。后来,施泰因迈尔与一群官员和其他人在防空洞度过了一个多小时。

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内政部长的顾问安东·格拉先科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说明为什么乌克兰需要更多的防空系统”,他指的是德国方面承诺向基辅交付几套IRIS-T防空系统。

然而,费斯切尔认为,关于该事件的一些细节似乎说不通。他指出,施泰因迈尔原定于10月18日访问乌克兰,但因担心俄罗斯炮击造成“安全问题”而延期。于是,费斯切尔质疑道:那么在10月25日,乌克兰的安全局势就不一样了吗?”

费斯切尔指出的另一个细节是,施泰因迈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距离配有防空洞的建筑是如此之近,而且这座防空洞里配有全套家具,那里的椅子似乎已经被提前摆成一圈,仿佛是为了让媒体摄制组拍摄德国总统和两国官员坐在乌克兰平民中间。

施泰因迈尔在防空洞中

该专栏作家还质疑,既然施泰因迈尔是因为空袭警报而躲入防空洞,那么为什么乌克兰媒体、德国媒体或者其他官方消息都没有关于所谓空袭的报道,为什么没有关于任何俄罗斯导弹击中该镇目标的消息?为什么发动空袭?空袭烈度如何?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费斯切尔在《明镜》上称,德国总统访问乌克兰之前,不是应该像往常一样,跟俄罗斯方面提前通气一下,告诉他们自己访问的时间和地点吗?如果没有,这是为什么?如果通气了,俄罗斯怎么答复的?

费斯切尔表示,很抱歉,这些听起来有点可疑。但是,如果没有其他人提出来疑问,“就让我来提”。如果有必要的话,回答所有问题并不难。德国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对上述各个问题提供简单的答案,并有必要解释这一事件是如何以及以谁的名义策划的。如果事实证明这一事件确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这对柏林方面来说将是“极其尴尬的”,因为德国总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加了一部宣传影片的拍摄”。

此前据媒体报道,施泰因迈尔在10月25日清晨抵达基辅时对记者们说:“向乌克兰人发出声援信息很重要,尤其是现在,乌克兰全国遭到俄军空袭期间。我期待着与泽连斯基总统见面。”施泰因迈尔宣布“我们将在军事、政治、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多方面继续支持乌克兰”。“现在保护乌克兰人免遭空袭至关重要。”他同时指出德国如今已是乌克兰更大的防空系统供应商之一,并称将进一步做出贡献,使乌克兰武装部队能够保护民众免受空袭。

延伸阅读:

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访华终于官宣。近期,关于此访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特别是一些德国媒体反复炒作是否允许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码头一事,大肆渲染“德国对中国加大依赖”“中资入股危害德国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好像是要专门给朔尔茨访华添堵。

漫画图

企业投资欧洲港口原不是什么稀罕事,近年来不少港口为吸引投资纷纷向中企伸出橄榄枝。此次中企要作为小股东入股的“福地”集装箱码头,也不过是汉堡港最小的集装箱码头。但一些德国人偏偏要将一个互利合作项目炒成事关安全的“大戏”。不得不说,在美国对华“脱钩”“民主对抗威权”的鼓噪下,着了美国道、中了美国毒的欧洲人还真不在少数。但欧洲也不缺敢说实话、公道话的“人间清醒”。

资料图

近日,德国更具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商报》前发行人施坦加特(Gabor Steingart)在《焦点》杂志发表的评论文章《应同中国进行港口交易的五点理由》就很有看头,讲明了事,说清了理。听听他怎么说。

最近,德国围绕是否允许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的讨论异常激烈。将“制度竞争者”拒之门外成了当今的时代精神,至少美国会对此感到满意。

美国人正敦促德国人打破迄今为止的对华政策,山姆大叔在大西洋彼岸朝德国人喊话:我们需要你!德国自民党和绿党,还有梅尔茨(基民盟主席)和施潘(基民盟副主席)则对美国频频点头示好。

漫画图

在围绕中国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的讨论中,施潘的话语听起来像是拜登和特朗普的干儿子。他说:“我们从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机中得到的一大教训就是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一、朔尔茨支持自由贸易的立场孤掌难鸣

华盛顿的“征召令”一下,梅尔茨、林德纳(自民党主席兼财政部长)、哈贝克(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部长,绿党)纷纷响应。对所有党派而言,同中国的“伙伴关系”俨然已成为“依赖”的代名词,危机四伏。



资料图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德国军方突然发现到处都存在着“依赖”和安全漏洞。近来,高速公路立交桥乃至集装箱码头都成了事关安全的基础设施。

11月初,朔尔茨将在西门子老板、工业联合会主席和大众总裁的陪同下前往中国。朔尔茨仍在保持低调,他任汉堡市长期间确立了维护自由贸易的立场,但显而易见的是,保持这种立场越来越难。

将“制度竞争者”拒之门外已成了当今的时代精神。购买商品时看重的不再是价格和质量,而是生产商的政治观点是否符合西方的价值观。

二、美国是对华遏制政策的受益者

对华遏制之风俨然已经从华盛顿刮到了柏林,德国引以为傲的中小企业们,突然之间被要求对出口商品进行申报,全世界都弥漫着保护主义的气息。



资料图

美国从对华遏制政策中获取的经济利益显而易见。如果美国加强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作为北约成员国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友好的贸易,就会形成一个近乎封闭的西方经济循环。

在这里,美元占据主导,华尔街制定游戏规则,硅谷定义技术标准。

但德国的国情与此不同。经历了纳粹暴政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德国开始致力于取得国际谅解和发展全球贸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的“以接近促转变”政策很快被阐释为“以贸易促转变”,成为德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黄金准则,而且这种准则不仅仅适用于东方阵营。

三、德国不应耻于谈利益的五点理由

现在就为“以贸易促转变”政策唱挽歌还为时尚早。刚刚卸任的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在出席最后一次股东大会时,对美国、以及同样被政治问题困扰的DAX企业(指构成DAX股指的30家德国主要企业)高管们表示,

我们不能通过“阵营对立”解决问题。

政府和反对党的政治家们至少应该认真听听经济界人士的想法。

现在德国和欧洲到了确定自己独立立场的时候了。以下五个充分的理由将告诉你,为什么德国不应该耻于谈论利益并且应该抵制美国的“脱钩”政策。

,旨在实现和解的“以贸易促转变”政策同时也改变了德国。德国在纳粹时期一直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战后,德国依靠出口导向型模式和面向世界的企业重新融入了世界。对陌生文化同样持自由开放的态度,使德国人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愉悦的文化体验。

资料图

第二,德国经济肩负着对的责任。德国要支撑其全世界最昂贵的社会福利体系,必须依靠在国外开展经济活动。亚洲的人工成本优势和占德国经济比重极高的社会福利体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换句话说,德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岁月静好是靠中国的长三角地区来支撑的。

第三,外国和外企的直接投资不仅给德国注入了资金,也带来了订单。如果德国政府禁止中资企业作为小股东入股汉堡港,中国的部分货轮将来可能就会转到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等港口卸货。汉堡将损失一个投资者以及可观的营业额。

资料图

第四,出于政治原因退出一个的市场,会使数十年来积累的资产打水漂,就像我们在俄罗斯所经历的那样。退出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而言就相当于在自毁长城,尤其将会给大众、巴斯夫、蒂森克虏伯等企业,以及作为德国“隐形”的家族企业的营收带来负面影响。

第五,将经贸关系政治化、将安全考量置于价格关系之上,受影响的首当其冲是消费者。出于安全原因,无论是对所有商品还是仅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商品加价,都将人为导致供应紧缺和价格上涨。美国的“脱钩”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

资料图

四、结论

朔尔茨访华时,应该把同党派的克劳斯·冯·多纳尼(前汉堡市长)的著述《利益》带进机舱好好读一读。

资料图

这位已经94岁高龄的社民党人在书中写道:“德国政治家不应在对华政策上动揺。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美国利益的基本底色。美国向来有以人道理由掩饰其权力利益的传统,德国人不应被迷惑。”

考虑到这点,欧洲人要做的不是与美国分道扬镳,而是要把自己从美国手中解放出来。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