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愤!新冠病人暴力袭击两护士,致一人破相,一人多处受伤……那可是冒险救你命的人啊


导读

疫情之下,我们都不易,也都不幸。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哪怕在平时,听到这样的消息都让人无比愤怒,更何况现在疫情之下,医护人员可都是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的人啊!

气愤!新冠病人暴力袭击两名护士

据香港媒体报道,11月6日凌晨,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一名新冠确诊病人在接受隔离治疗期间,暴力袭击两名护士,导致两人面、眼及手多处受伤,一人伤口更需缝针治理。

图源:网页截图

据悉,该病人55岁,无精神病记录,有暴力倾向。

医院发言人表示,事件中男子为确诊新冠病毒患者,11月6日凌晨他擅自离开隔离病房前往护士站,其间病房的医疗仪器遭损毁。医护人员上前制止时被盐水架袭击,导致两名护士受伤需送往急症室治理,其中一名29岁护士面及手受伤,当中面部伤口要缝针,另一名45岁护士则眼、手受伤及牙齿破损。

之后保安员到场,将病人制服后送回隔离病房,并报警。

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强烈谴责了有关行为,强调特区政府对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暴力行为是零容忍。卢宠茂慰问事件中受伤的护士,并责成医院管理局检视辖下所有医院的保安措施,以确保员工及病人的安全。

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8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香港新增4649宗新冠病毒阳性病例。在当日新增病例中,4250宗为本地病例,包括948宗核酸检测阳性病例,3302宗快速测试阳性病例。另外还有399宗输入病例。香港医院管理局公布,过去新呈报4名确诊病人在公立医院离世。

在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香港医护人员本就紧缺,如今再发生这样一起暴力袭击事件,真是重负之下,雪上加霜。

身患新冠,却暴打医护——暴打那些甘愿冒着感染风险也要来救治你的医护人员,我敢确信,这个人的良心真的是被狗吃了。

中国自来有个成语叫“卸磨杀驴”,如今“磨还没卸,就想把驴杀了”,可真够让人心寒的。

然而纵观整件事,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两名可怜的护士——

一个29岁的年纪,却惨遭破相,需要面部缝针;

一个45岁的年纪,却惨遭毒打,身体多处受伤。

我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成为她们午夜梦回时被惊醒的噩梦,但我知道这会是她们这辈子最难忘的痛苦回忆之一。

这几天,社区主任缺席女儿18岁成人礼的新闻在网上刷屏,借着这个情绪宣泄的关口,许多人诉说着这场疫情中自己的不幸与牺牲。

无疑,正如阿宝所言的一样:“这些一线抗疫工作者和受疫情影响的普通群众,才是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做出了最多的牺牲,承受了最多不幸的人。”

的确如此!

就如上文中的护士,她们是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她们牺牲了与爱人、与孩子、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来践行治病救人的誓言,却还要惨遭被病人毒打的不幸。

然而,医护群体所面对的不幸和做出的牺牲何止如此——

他们之中不断有人在倒下

自疫情开始至今,已记不清有多少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累计起来可能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但在一个数字的背后,是一个顶梁柱的轰然倒塌,是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距离我们最近的,今年10月底,湖南就有2名医生牺牲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1.一位是湖南娄底市涟源市白马镇中心卫生院熊海鸥医生。他在斗笠山镇甘溪疫情隔离点支援,因劳累过度引发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而导致大出血。10月26日,熊海鸥病重离世,年仅56岁。

熊海鸥医生的骨灰送回老家。图源:见水印

2.一位是邵阳县河伯乡卫生院院长陈慎校。10月30日,陈慎校送完阳性核酸采样标本回来后,昏迷在酒店,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4岁。

陈慎校医生累了休息被偷拍的照片 图源:网络

一个56岁,一个44岁,都是人生大好的年纪啊!但最让人难受的是,在那个44岁,他永远丧失了参加自己孩子成人礼的机会;而他的孩子成年的时候,也听不到一句来自父亲的祝福。

他们之中不断有人在付出

“出不了的小区,回不去的家”一直以来都是围绕在医护人员身上的大难题。

哪怕到了抗疫第三年,这样的问题始终存在。

今年3月份,河北沧州某小区防控人员接某领导通知,医务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小区回家,不管是哪个医院的,都不行,无论如何不能放进一个。

图源:白衣山猫

哪怕到了今年10月份,郑州还存在医护人员出入小区受限的情况。据郑州一家三甲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者表示,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要么是被封在小区去不了医院,要么是回不了小区,工作吃住都在医院。

回不了家,孩子怎么办?

一位医务人员在某平台留言到: “双医职工家庭,我爱人和我都在各自单位呆第五天了,在工作岗位上守护患者。回不去的家,我怀孕七个多月,家里只有老人带着孩子,不会团购、不会接龙,我还要关注群消息,生怕给他们买不了菜,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牵挂。”

大家对他们避之不及,但可以稍微为他们设想一下,他们也有想要保护的人啊。

而留守在医院的,大家可以想象他们的条件有多差。

这是一位医务人员的留言: “留守科室只为正常运行,可能是睡在药房,可能是睡在病房,可能是睡在组装床上,可能是睡在地垫上,第二天又正常上班。”

图源:网页截图

去不了医院,患者怎么办?

11月8日,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的一则朋友圈,引发广泛关注。截图信息显示,患儿小丽需进行肝母细胞瘤手术,经过五个月的化疗,3岁的小丽终于迎来更佳的根治性窗口期。

但因院长所在的小区被封控,无法进行手术。

一时间,不少网友转发朋友圈截图,呼吁“救救孩子”。

图源:评论截图

后来在多方协调之下,董蒨可以亲自为患儿小丽实施手术。

当然,这是协调成功的状态下。

有些社区坚持“一刀切”的情况下,那就只能管控在家的人吃了睡、睡了吃,而留守在院的同时则要像个陀螺一样旋转不停。

所以,无论“出去”还是“出不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总会有人负重前行。而负重前行路上的“付出”,已然成为医护人员的常态。

如果不懂“付出”,她们又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自己的婚礼?

如果不懂“付出”,他们又怎么会狠心不去参加至亲的葬礼?

如果不懂“付出”,他们又怎么会舍得缺席孩子的童年?

所以,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还请大家对他们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后,还能够有进一步的理解。

近日,那个接65单,但只吃一顿饭的山西阳性密接外卖员火了。他火的原因是,他让大家再次清晰明了的看到了疫情之下一个普通人生存的不易。

而这个不易,是可以代入到大多数人的身上的,只不过或大或小的区别。

疫情之下,我们都不易,也都不幸。

我甚至可以代入到那个暴打护士的确诊病人身上,我相信他必定有他的辛酸苦楚,有他的生活不易……但需要确定的是,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他能动手暴打护士的理由。

她背负着她的不易来为你遮风挡雨,你怎么还能野蛮的撕烂她递过来的伞,并把递伞的人拳打脚踢一顿呢?

这不人道,这是泯灭良知。

因此,我们也等着一个最终处罚结果,给这群默默付出的人一个交代。

责编|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