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强烈安利这部“老戏骨+硬核”的科幻大片?

“15000年前,大腿骨折是致命的,只能等在原地被野兽吃掉。但,这根股骨愈合了。它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

2023年1月17日,《流浪地球2》官方发布了一段极具人文色彩的“人类股骨”预告,再度引发全球科幻迷的关注和期待:

第二部能否超越部?

第二部会不会留下关于下一部的“彩蛋”?

毕竟,《流浪地球》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确太大了。

2019年大年初一,狂揽46亿票房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突出重围,引发全球范围的讨论。与过去科幻包装下的“轻喜剧”、“情感剧”相比,《流浪地球》以“硬核科幻”改变了大家对于国产科幻片的旧有认知

《流浪地球》用口碑和票房证明了,中国也能拍出全球的科幻大片。尤其是,电影的原著作者是刘慈欣这样的世界科幻作家

电影上映后,一时间,不论是赞美,还是建议,从媒体到地方媒体,再到影评人,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声音。

海外媒体以及影评家,甚至称其“开启了中国科幻大片元年”。

时隔4年,2023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正式上映。

作为最早波入场的观众,刚开始,我和其他支持中国电影发展的影评人一样,内心还是比较忐忑的。

因为,放眼全球电影圈,几乎所有取得成功的系列电影,部往往都是超出观众预期,都是惊喜,大家很少挑剔;而随着系列电影推进,观众期待越来越高,受到的挑剔也越来越多,电影也越难拍。

尤其是对于等了4年的影迷来说,预期更高。

然而,等走出了影院,很多人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震撼!值得推荐。

尽管这部电影有普通电影两倍的“分量”,并且是多线叙事,但是剧情紧凑、环环相扣、张弛有度,也更扎实,将近3小时时长甚至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虽然剧中人物增多了,但每个人物都很饱满,如果有3、4、5……的话,《流浪地球2》会是未来“流浪宇宙”很好的人物谱系框架。

简而言之,这4年,没白等。

截至1月22日19:00写稿之时,早先一步进场观影的观众,已经自发打出9.7的高分。而已经开微博的大V推荐度、知乎评分都已上涨,甚至海外的烂番茄也上涨至86%。

在角色方面,最让观众惊喜和震撼的,当属剧中“地球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

尽管这个角色只是主角之一,戏份不算太多,但是却处在整个流浪地球叙事的“题眼”,因为周喆直除了是中方代表,也是这场围绕地球“饱和式救援”中国救援队的掌舵者。同时,他还是在国际舞台为人类命运做选择的决策者和辨争者。

并且,在地球2500年漫长的流浪、在宇宙中寻找新家园的历程中,需要一代代周喆的接力。每一个周喆直都只是浪花中的一朵。

因此,周喆直这个角色,需要有历经生死的沧桑感、胸怀人类的格局,需要有过人的智慧、责任、担当,还需要传道受业的使命感。

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硬功夫。

而作为从业40多年拿了33个影帝的“国宝级”老戏骨,李雪健所扮演的焦裕禄、杨善洲、李大钊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陪伴了几代人。

虽然演员和角色是独立的,但是对于看过李雪健表演的观众来说,周喆直这个角色好像也“只有李雪健能演”。

关于周喆直有很多细节,都耐人寻味。

有个小细节,我印象很深刻,周喆直将郝晓晞从幕后推到“地球联合政府”台前代表自己演讲时,面对紧张、害怕自己在“如此重要”的演讲上出错的郝晓晞,说了一句,这里的演讲,哪一次不重要。

这一句“静水深流”的台词,前后出现了两次。次是年迈的周喆直对自己的“接班人”郝晓晞说的,第二次是成长之后的郝晓晞对着她的“接班人”说的。

这句话,既是安慰,也是托付。国产科幻大片,除了很“硬核”,也可以很“细腻”。

在好莱坞世界,“英雄”多是一个个独立的俊男靓女。而是在汉语文化圈,大家会崇尚“智者”、“仁者”,崇尚“薪火相传”。

在周喆直身上,我们能感受到那些曾经隐没于浪花之间的“无名英雄”,那一袭中山装的风骨姿态让人想起那位敬爱的伟人。

1月17日,当时看到 “人类股骨”预告,周喆直号召人类团结起来拯救人类,虽然讲述的是未来的事,但,当时影片还未上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一代代前辈未竟的梦想。

等看完影片,除了让人联想未来,也会让我们普通人思考自己当下的处境。

一部有人文厚度科幻大片,就应该这样,连接着过去、现在,同时指引着未来。

电影中的一个高潮点就是,周喆直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从轮椅上站起来,用拐杖指着“地球联合政府”其他成员,敦促“点火”启动行星发动机,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强大的气场,真的会让人产生一种“他说我就觉得对,我坚信”的感觉。

感动,就在一瞬。好的演员,的确能让角色灵魂饱满,收放自如。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李雪健扮演的周喆直,“美中不足”就是,他作为“地球联合政府”中的官员,居然也会“不够唯物主义”。

客观上来说,这个疑惑多少是对电影剧情本身有所误解,或者说漏看了细节

“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这句台词的背景是,月球坠落危机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下沉至深海开启根服务器,从而联通全球网络,用以精准控制数量众多的行星发动机,启动流浪地球计划。

然而,在饱和式救援的接力下,其他根服务器都恢复了,只剩北京一处,全球其他代表都抱怨中国时,李雪健所扮演的周喆直坚定的表示:“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坚持到了最后时间就“点火”。

剧中的中方代表周喆直,是否有“唯心主义的武断”,那就要明白这部电影的剧情到底是什么。

电影描绘了灾难之下面对危机人类的众生相,有人在努力推动流浪地球计划,就有人希望投入数字生命。

如果大家仔细观看影片就会发现,整部影片不止一处,给到摄像头特写。

只要有数据,莫斯就存在。莫斯,没有认知边界。而这个摄像头,可以视为人工智能系统莫斯的“眼睛”。

关于莫斯有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莫斯(MOSS)从未叛变”。

不论是执行领航者任务,还是执行“方舟计划”,莫斯始终都是遵循着人类的意志,始终在忠诚地帮助人类。

作为人类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莫斯拥有强大的破译能力,重编系统的能力。作为一个理性的数字人,莫斯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而且,《流浪地球2》中有这样一幕,李雪健扮演的周喆直,在空旷的会议室内,与摄像头饶有深意地对视。反复出现的监控摄像头出现在各个角落“监视”着人类,却从未有人留意,更没有其他人与其对视。

电影的末尾,人类收回了让渡给人工智能的权利,门框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被封存。在北极进行的人工智能隔离计划时,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更与美方代表提及“有人在帮我们”。

“在帮我们的人”和“我们的人”是谁?

除此之外,当行星发动机点火那一刹那,全球互联网重启那一刻。闪回的一幕幕画面饱含了未来。在这些未来的画面中,不只有《流浪地球》曾经熟悉的剧情,也有首度曝光周喆直、图恒宇、刘培强从未出现的新形象。

这些线索都指向,周喆直做出的决策,一定有他的原因!这位沉稳有大智慧的外交家一定知道了什么!很可能,李雪健身后还埋着一条线,一条可能关于第三部的线。

所以那句“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并非是唯心主义的武断,而是“我们的人”另有其人。而这些人是谁,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很是让人期待。

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电影工业化的成熟,但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好在有人努力前行。

正如导演郭帆在2019年《流浪地球》受到全球好评之后的一次采访中所说,只是一部科幻大片的成功,“中国科幻这个类型是否成立还不是一个定数,除非有像好莱坞一样,每年都有若干部好的科幻类型电影出现,才可以说这个类型成立”。

而提起好莱坞科幻大片,尤其是当下流行的科幻大片,有部电影是无法绕过去的——《星球大战》。

1977年,由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正式上映。这部人类影史上的部大片,开启了电影新时代,重新定义了科幻电影。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不少网友认为,国内科幻片和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差距在于技术的差距。而往往忽略了好莱坞能够连续产出科幻大片的能力——成熟的电影工业,覆盖从上游艺人经纪,中游的内容制作、宣发,再到下游的放映,甚至到周边的财务、法务服务等全产业链。

拥有成熟电影工业的好处,就是从剧本、演员、,到后期,甚至到周边,任何一个环节出彩,都会让所有的环节水涨船高,更容易诞生出爆款。

因此,有了卢卡斯加持,《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诸多大片相继问世。

除此之外,成熟的电影工业与科技产业,也会互相成就。

《星球大战》开启科幻大片时代之后,卢卡斯重点聚焦电影。其中,有一个专注于图像制作和处理的计算机部门。这个部门改变了一个人——乔布斯的命运。

1985年4月,乔布斯被赶出苹果。此时,乔布斯认为图像处理,在未来会大有前途。就收购了卢卡斯旗下的图像制作和处理的计算机部门,这就是后来诞生《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动画公司。

回归苹果之后,乔布斯重新发明了电脑,苹果电脑很快成为好莱坞必备,也成为好莱坞电影出镜率更高的个人电脑之一。

卢卡斯在《星球大战》中释放的一只蝴蝶,煽起了全球市值数一数二的科技公司。

一定意义上说,全球的科幻迷,助推了全球科技的发展和科技产品的迭代。

而也正是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不断挖掘电脑性能潜力的过程中,全球水平也水涨船高。

因此,中国需要科幻大片,不仅仅是因为好莱坞有我们也要有,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科幻大片这样的大众消费品,为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灵感”。

在《流浪地球2》中,除了不明觉厉的行星发动机、太空电梯;我们还能看到既可以作为安检设备,又能作为“千斤顶”,还能潜水作业、应急作战的“门框机器人”;萌系智能机器狗“笨笨”;便携式“急救气囊”以及其他一系列硬核科技产品,都算得上用户“预体验”方面的实验。

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2》主创团队还有着严肃的科学观。

导演郭帆曾坦言,为了让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足够完整、科学,剧组编写了十几万字的流浪地球编年史,并且,还请了专业的科学顾问审核。

在《流浪地球2》提前点映环节,首批邀请的观众,也科学家群体。

观影之后,科学家群体中一则让人感动的评价是“甚至起启了我的科研思路”。

国产科幻大片,虽然迟,但是厚积薄发的力量,正在释放。

而对我个人而言,强烈推荐《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该系列电影对中国电影工业的推动作用。

在《流浪地球》拍摄时,来自全球7000多名演员和工作人员,7国同步拍摄,这种大片摄制经验,此前国内是很少的。

根据公开报道,当时导演组共分了25人,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但是道具、拍摄、后期等环节环环相扣,25个项目组有一个缺失,摄制工作都要受到影响。

要操纵这台复杂的“机器”,精密运转,走完全部流程,其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主创靠着“错题本”积累经验和教训,硬是做到了。按照郭帆导演的说法,现场就是“施工队”,按照图纸进行。

更难得是,主创团队将拍摄经验开放给影视行业,为行业提供参考。并且,75%的都是由国内技术团队完成。

《流浪地球2》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在采访中,郭帆导演表示,当时专门聘请了影视学院的实习生在现场记录摄制过程中“不规范”的环节。摄制结束,又一次积累一尺来厚的“错题本”。

在部积累的团队之外,依托于俄罗斯、韩国、美国等长期合作的10家公司,《流浪地球2》也更加扎实。

除此之外,《流浪地球2》在制作、宣发等环节也更加成熟。出品方也多达39家,其中不少都是院线方。

客观上来说,《流浪地球》诞生时,称其“开启中国科幻大片元年”或许有些过誉。第二部的问世,可以说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向着成熟化又迈进了一步

不可否认的是,当地球有难,人类共同的家园即将面临毁灭,义无反顾地选择“拯救家园”、选择“为了族群延续而牺牲”,尤其是带着“家园”去流浪,这些都是汉语文化圈特有的浪漫主义。

但是,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包容性,不论是选择拯救、牺牲,还是选择流浪,都不是强迫,也不是的排他性选择。你也可以选择方舟计划。流浪地球,只是拯救家园的一种方式,一种能更大程度保证人类族群延续的方式。

和外国大片不同的是,面对人类灾难,《流浪地球》中并没有的“救世主”。

在联合国呼吁各种计划的人很重要,在地球上给行星发动机运送火石而牺牲的人很重要,在太空站领航的人很重要,躲在避难所的人同样重要,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希望。

总之,人类的灾难,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哪怕这个过程要经历漫长的2500年,延续百代。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人选择逃跑,一定会有人选择躺平,也一定会有人为了“家人”,为了“回家”,为了人类延续,一定会有人主动站出来,选择牺牲。

每一种选择都有,这才是真实的人类。

而即使意识到个人的渺小,也会义无反顾选择拯救家园,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之处。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全球科幻圈也需要流浪地球这样一个和好莱坞不同的“主旋律”,打破固有的认知边界。

我们之前文章做过一个比喻,在新时代,文化产品是一个的空军。空军降维打击掌握制空权之后,各种工业品为代表的陆军才能顺利上岸。

尤其是带有“走向未来”属性的科幻电影,不论是出于影视、科技,还是产业的考虑,都值得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当然,中国科幻电影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只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支持《流浪地球》1、2,甚至3、4、5……中国科幻电影才能尽快从元年走到盛年。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