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剑麻

  拼音 Jiàn Má

  别名 菠萝麻

  出处 《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来源 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半木质状粗壮植物。须根根系发达,地下茎横走白色,有节,肉质柔软。茎短。叶厚,肉质,剑形,长100~150厘米,宽8~13厘米,先端具红褐色硬刺,刺长2~3厘米,边缘有短刺。花茎高5~10米。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筒状漏斗形,先端分裂,淡黄白色;雄蕊6;子房下位,花后萼座逐渐膨大,形成丛珠芽,通常不结实。蒴果长圆形。种子黑色扁平。生长6~9年后或10~15年后秋季开花。花后果熟,植株即枯死。

剑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境分部 生于高温多湿、雨量均匀的高坡处。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有栽培。

  化学成分 叶含多种甾体皂甙,从水解物中得新替告皂甙元、海柯皂甙元、剑麻皂甙元、绿莲皂甙元、洛柯皂甙元、12-表洛柯皂甙元等多种甾体皂甙元,还含β-谷甾醇、5α-娠烷-3α,20β-二醇。

  功能主治 清凉散毒,排脓。鲜叶捣敷治痈肿疮疡。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荛花

  拼音 Ráo Huā

  别名 山皮条、白色矮陀陀、半边梅、竹腊皮、铁扇子

  来源 瑞香科荛花Wikstroemia canescens (Wall.)Meisn.,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 云南、湖南、湖北、江西、陕西。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收敛。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腮腺炎,乳腺炎,淋巴腺炎。

  用法 用量 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 Tiān Má Zi

  别名 还筒子(《卫生杂兴》)。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果实。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天麻"条。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取子,作饮,去热气。"

  ②《纲目》:"定风补虚,功同天麻。"

  复方 益气固精,补血,黑发:还筒子半两,芡实半两,金银花二两,破故纸(酒浸,春三、夏一、秋二、冬五日,焙,研末)二两。各研末,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卫生杂兴》)

  摘录 《中药大辞典》

  鳝鱼骨

  拼音 Shàn Yú Gǔ

  别名 鳝骨(《医林纂要》)。

  出处 《本经逢原》

  来源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骨骼。

  功能主治 ①《本经逢原》:"烧灰,香油调涂流火。"

  ②《本草再新》:"治风热痘毒。"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姜露

  拼音 Jiānɡ Lù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

  功能主治 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

  用法用量 内服:炖温,3~5钱。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榠樝

  拼音 Mínɡ Zhā

  别名 木李(《诗经》),蛮樝、瘙樝(《本草拾遗》),木梨(《埤雅》),海棠(《广州植物志》),土木瓜(《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榠樝的果实,10~11月将成熟果实摘下,纵剖为2或4块,内表面向上晒人生最宝贵的是健康,家庭最宝贵的是和睦。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达10米左右。小枝无刺,幼嫩时被毛。单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锐锯齿,齿端有腺体,上面无毛,幼时密被淡棕色绒毛,下面被毛或后变秃净,叶柄两侧和托叶的边缘均有腺体;托叶披针形,膜质,早落。花单生于枝端,与叶同发或先叶开放,直径3厘米左右;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向外反卷,内面被毛,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体;花瓣淡红色,倒卵状椭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圆或微凹,边缘略带波状;雄蕊多数;子房5室,花柱5。梨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长10~15厘米,黄色,芳香,果肉坚硬。种子扁平三角状,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剑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境分部 栽培或野生。分布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广西、甘肃等地。

  性状 干燥果实呈长圆形,常纵剖成半卵形,长5~10厘米,宽3.5~4.5厘米,厚2~2.5厘米,外表面光滑无皱或稍粗糙,紫红色,有时带果柄,上端留有花萼凹陷,边缘不卷曲或稍卷曲,果肉厚;质坚硬而重。剖面平坦,有子室隔壁和干燥种子。种子呈扁平三角形,红棕色,排列紧密.每室20~30粒。味酸涩,气微。以个大、色紫红者为佳。

剑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性味 酸,平。

  ①《本草拾遗》:"辛香。"

  ②《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③《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消痰,祛风湿。治恶心,泛酸,吐泻转筋,痢疾,风湿筋骨酸痛。

  ①《本草经集注》:"去痰。"

  ②《本草拾遗》:"去恶心,止心中酸水,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消痰,解酒毒及治咽酸;煨食止痢。"

  ④《日用本草》:"治霍乱转筋。"

  ⑤《中国药植图鉴》:"治肺炎、粘膜炎、支气管炎、瘰疬、腺病及咳嗽等。长期服用对肺结核有良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备注 本品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河南、云南、广西、甘肃等地的个别地区作木瓜使用,商品名"光皮木瓜"。参见"木瓜"条。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刀口药

  拼音 Dāo Kǒu Yào

  别名 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枝箭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三花兔耳风的叶。夏、秋采叶,晒干或研粉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直条状,表面土棕色,根头处密被浅棕色毛茸,并有叶柄残基,侧根多数,纤细。基生叶具长柄,长7.5~12厘米,叶片卵形,长7~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渐狭,下延成阔翼,叶缘及翼上均疏生刺齿,下面密生白色绒毛;茎生叶互生,倒披针形,长5厘米;生于花序基部的叶呈苞叶状。花茎高50~90厘米,直径约3毫米,密被白色绒毛;头状花序,排列较疏,总苞3~4列,带有紫红色晕,硬膜质,每花序内有管状花数朵。瘦果小,先端有冠毛。

  生境分部 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辛微涩,平。

  功能主治 止血,生肌,收口。治刀伤出血,研末撒伤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梦花根

  拼音 Mènɡ Huā Gēn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结香的根。全年可采。

  性味 《分类草药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治梦遗,早泄,白浊,虚淋,血崩,白带。

  ①《分类草药性》:"治梦遗,红白崩带,杨梅疮,白浊,虚淋。"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遗精,早泄,阳萎,风湿麻木,补肾亏。"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肾虚眼雾,见风流泪。"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槟榔花

  拼音 Bīnɡ Lɑnɡ Huā

  出处 《中药志》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雄花蕾。夏季采集。晒干,去梗。

  生境分部 产于广东等地。

  性状 干燥的雄花蕾,粒大如米而瘦,表面土黄色至淡棕色。气无,味淡。

  功能主治 ①《中药志》:"为芳香健胃、清凉止渴药。"

  ②《广东中药》:"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与猪肉煲汤,治疗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紫燕草

  拼音 Zǐ Yàn Cǎo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紫燕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全体有短毛。茎直立,细圆柱形,光滑,紫色。茎自基部多分枝,常15枝以上。单叶互生,下部早脱,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0.5~1.5厘米,边缘有细锯齿。花单生叶腋,呈顶生总状花序;萼5裂;花冠左右对称,2唇形,上唇分裂至基部,2裂,下唇3裂;雄蕊5;子房下位,2室。蒴果,萼宿存,顶裂为2果瓣。

  生境分部 生于向阳田边或沙滩上。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止血接骨。治刀伤,骨折。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

  摘录 《中药大辞典》

  胡麻仁

  来源 本品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

  性味 甘,平。

  归经 入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 润燥滑肠,滋养肝肾。用于津枯血燥、大便秘结,病后体虚、眩晕乏力等症。

  用法用量 三钱至一两,打碎,煎服;或炒熟研细,用白开水或蜂蜜调服;也可用炒熟研细,制成丸药吞服。

  备注 (1)用于津枯血燥、大便秘结,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胡桃肉、蜂蜜等配合应用。对病后体虚、眩晕等症,可与女贞子、桑椹子等同用。此外,脂麻油可作软膏基础剂,在煎熬膏药时尤为必用的药品。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野菊花

  拼音 Yě Jú Huā

  英文名 FLOS CHRYSANTHEMI INDICI

  别名 野菊、野黄菊、苦薏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鉴别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滤液1 滴,点于滤纸上,喷洒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2)取滤液2ml ,加镁粉少量与盐酸4~5滴,加热,显棕红色。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摘录 《中国药典》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