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雁肉

  拼音:Yàn Ròu

  出处:《千金·食治》

  来源:为鸭科动物白额雁等的肉。

  原形态:雄鸟体长约70厘米,雌鸟较小。嘴扁平,被有软皮,肉或玫瑰色,具角质嘴甲,灰色或白色。虹膜棕色,嘴和前额皆有白色横纹。头、颈和背部羽毛棕黑,羽缘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缘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布有不规则黑斑。幼鸟无此黑斑,嘴基亦无白纹。腿和脚橙黄色,有4趾,前3趾间具蹼,后1趾小而不着地,蹼淡黄色;爪短而钝,白色或灰色。

雁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栖息沼泽地区。迁徙时,常集成大群,飞行有序。主食植物,间食昆虫和蠕虫,在西伯利亚北部繁殖,迁至长江下游一带越冬。

  本动物的脂肪(雁肪)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除上述品种外,常见的尚有鸿雁、豆雁等。

  性味:甘,平。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微辛,温。"

  归经:《本草求原》:"入肺,兼入肝、肾。"

  功能主治:祛风,壮筋骨。治顽麻风痹。

  ①《千金·食治》:"长发鬓须眉,益气,耐暑。"

  ②《日华子本草》:"治风麻痹。助气,壮筋骨。"

  ③《纲目》:"和脏腑。"

  ④《医林纂要》:"益阳气,暖水脏。余功同家鹅。"

  ⑤《本草求原》:"治拘挛、偏枯。"

  摘录:《中药大辞典》

  麝香壳

  拼音:Shè Xiānɡ Ké

  别名:臭子壳、麝壳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将香腺囊对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壳,干燥后即成。

  生境分部: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性状:多顺剖成2瓣或4瓣,基部相连。厚约3~5毫米,起层,内表面有一层棕红色的薄膜,称"油皮",中层称"银皮"。质坚韧,有浓厚的麝香气味。以身干、个大、香气浓厚者为佳。

  性味:性温,味辛,无毒。

  归经:入脾经。

  功能主治:通关利窍,消肿解毒。治疔毒肿痛,痈疽久拦及疮疖硬痛。银皮:贴痈肿红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5~8分。外用:研末调敷或入膏药敷贴。

  注意:气血虚者勿用。

  复方:①治疔疮红肿:麝香壳、苍耳虫、冰片。共为末,麻油调涂。

  ②治痈疽久烂:麝香壳、花蕊石、龙骨、蛤粉、冰片、银朱。共为末,外涂。

  ③治乳痈发背:麝香银皮,和冰片外贴。

  ④治疮疖硬痛:麝香壳、水苋菜、地胆、猪胆汁、赤芍、黄丹。共熬膏,贴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铁鞭草

  【异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名】米汤草(《陕西中草药》),石告杯(《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多花胡枝子

  小灌木。茎常在近基部分枝,枝条细长柔弱,先端下垂,具条纹。三出复叶,小叶片小而薄,倒卵形或狭长倒卵形,长6~25毫米,宽3~16毫米,先端截形,微缺,且具尖刺,初生时多毛,尤以下面密被白色绒毛。总状花序腋生,柄短,总花梗较粗;小苞片卵形,急尖;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粉红色至紫色,旗瓣倒卵形,较龙骨瓣为短;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细长。荚果椭圆形,长4毫米,有毛。花期9月。

雁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于山坡丛林中。分布东北各省,南至长江流域以至西南各地。

  【采集】6~10月采。

  【性味】《陕西中草药》:"根:味涩,性凉。"

  【功用主治】①《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疟疾。"

  ②《陕西中草药》:"根:消积,散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

  【选方】治疳积:铁鞭草根五钱,野棉花五钱,水煎鸡蛋三个,蛋熟后,将壳打碎,再煮至鸡蛋变为黑色。吃蛋喝汤,每日一剂。(《陕西中草药》)

  铁扫竹

  拼音:Tiě Sǎo Zhú

  英文名:Herb of Bunge Indigo

  别名:铁扫帚、山红蓝靛、野绿豆、木蓝芥、鸡骨柴、岩豆柴、味药、女儿红。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河北木蓝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digofera bungeana Walp.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河北木蓝 直立灌木;高40-100m。茎褐色,有皮孔,枝条被白色丁字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3-5cm,小叶5-9格言,对生;柄极短,有白色丁宁毛;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7-15mm,宽4-8mm,先端钝圆形,两面被白色丁字毛。总状花序腋生,较叶长,花疏松,有10-15朵极小的花;苞片线形;花萼钟形,偏斜,5裂,裂片披针形;蝶形花,紫色或紫红色,旗瓣阔倒卵形,长约5mm,外被丁字毛,翼瓣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二体;子房圆柱形,花柱内弯。荚果圆柱形,长2.5-3cm,宽约3mm,褐色,有白色丁字毛;种子5-8颗,椭圆形。花期6月,果期7-9月。

雁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山坡草丛及河滩,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40-100cm,茎枝被白色丁字毛。羽关复叶互生,叶柄、小叶柄及叶两面均被白色丁字毛,小叶5-9个,距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5-15mm,宽3-8mm,先端骤尖,基部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色。荚果圆柱形,被白色丁字毛。种子椭圆形。气微。

  性味:苦;涩;凉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目血敛疮;清热利湿。主吐血;创伤;无名肿毒;口疮;臁疮;痔疮;泄泻腹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复方:①治伤口久不收:铁扫竹叶,晒干,研末敷。②治枪伤:铁扫竹,捣烂敷。③治刀伤:铁扫竹叶或花,捣烂敷。④治无名肿毒:铁扫竹叶,晒干,研末,调水外敷。⑤治小儿白口疮:铁扫竹,煎水洗。⑥治臁疮:铁扫竹根皮(量患处大小而定),蒸酒取汁,擦其周围。⑦治吐血:铁扫竹叶三钱。兑开水服。⑧治水泻:铁扫竹根一两。加糯米煎服。本方去糯米治莉疾,日服三次,每次半茶杯。(选方均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华本草》

  桂枝拼音;Guì Zhī

  英文名:RAMULUS CINNAMOMI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鉴别:(1)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 列,嫩枝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 3~5 列,最内1 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有油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分泌细胞及纤维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 1~2 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单个散列或2 至数个相聚;木纤维壁较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别。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射线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本品为类圆形、椭圆形的片或不规则形的段。皮部红棕色,表面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忘掉年龄,保持旺盛精力。忘掉怨恨,保持宽容待人。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朮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1)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侧柏叶

  拼音;Cè Bǎi Yè

  英文名:CACUMEN PLATYCLADI

  别名:扁柏、香柏、柏树、柏子树

  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的干燥枝梢及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

  性状: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鉴别:本品粉末黄绿色。上表皮细胞长方形,壁略厚。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气孔甚多,凹陷型,保卫细胞较大,侧面观呈哑铃状。薄壁细胞含油滴。纤维细长,直径约18μm。具缘纹孔管胞有时可见。

  炮制:侧柏叶:除去硬梗及杂质。

  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山苍子的功效:

  山苍子又叫山鸡椒,性味辛、微苦,有香气,无毒,枝、叶均具有芳香味,根皮及叶可供药用,山苍子具有温肾健胃,行气散结的功效,山苍子用于治疗胃痛呕吐及无名肿毒等症。

  科属分类:理气散结药;解毒消肿药;止血药。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理气散结;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痈疽肿痛;乳痈;蛇虫咬伤;外伤出血;脚肿;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水煎温洗全身。

  来源:山苍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叶。

  山苍子的作用:

  山苍子花、叶和果皮主要提制柠檬醛的原料,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如柠檬醛为合成紫罗兰酮和维生素甲的原料。种子含油约40%,为工业上用油。全株可入药,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之效,主治感冒或预防感冒,果实入药,称“毕澄茄”,可治胃寒痛和血吸虫病。果及花蕾可直接作腌菜的原料。

  黑天天又叫龚,是一种茄属植物,果子成熟以后是黑色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黑天天?黑天天的功效与作用吧。

  黑天天的功效与作用

  1.黑天天是因为果实成熟以后长得饱满而黑亮所以说取名为黑天天,黑天天在北方是很常见的,一般都是野生的,这是一种不错的野果,同时又有不错的消渴,提神作用,黑天天可以当成一种直接食用,同时也可以拿黑天天入药的。也可以把黑天天拿来泡酒喝。黑天天

  2.黑天天的营养特别丰富,特别是维生素C的成份很高,所以说黑天天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容作用,同时也可以预防很多疾病。黑天天还可以消热解毒,也利水,有助于消肿。特别是如果你因为是上火而引起的牙龈肿痛或者是口舌生疮了,这时都可以多吃一睦黑天天的。

  3.如果是因为感冒而发热,或者是一些扁桃体发炎,功者是咽喉肿痛,或者是得了支气管炎等这些上呼吸道症状的时候也可以多吃一些黑天天,这样也可以适当地缓解一下病情。不过黑天天会含有一一些龙葵碱,不能多吃,如果过量可能会头晕或呕吐这种中毒的症状。

  一支箭

  拼音:Yì Zhī Jiàn

  别名:青藤(《分类草药性》),蛇咬子(《四川中药志》)。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瓶尔小草科植物一支箭或狭叶瓶尔小草等的带根全草。春、夏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泥沙,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①一支箭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0厘米。根状茎短,呈圆柱形。营养叶单一,卵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有小突尖,全缘,基部阔楔形,侧脉网状,不与中脉平行;孢子叶自营养叶基部抽出,线形穗状,先端尖;孢子囊约30~60对,排成2列;孢子苍白色,近于平滑。

  生于沟边、草地等阴湿处。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狭叶瓶尔小草

  多年生小草本。高10~16厘米。根茎短而直立,簇生多数细长的肉质根。叶单生或2~3叶同自根部生出,总柄长8~13厘米,纤细。营养叶自总柄基部以上3~6厘米处生出,长2~5厘米,宽3~10毫米,倒披针形或长圆倒披针形,先端微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叶脉网状;孢子叶自营养叶的基部生出,有长柄,高出营养叶,孢子囊穗呈狭线形,长2~3厘米。

  生于河滩、草地阴湿处.分布东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台湾、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此外,同属植物心脏叶瓶尔小草和钝头瓶尔小草亦同等入药。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前种营养叶宽卵形,基部心脏形,有短柄;后种营养叶广卵形,无柄。

  性味:苦甘,凉。

  ①《草木便方》:"苦。"

  ②《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③《陕西中草药》:"甘辛,凉,有小毒。"

  ④《四川常用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治乳痈,疔疮,疥疮身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①《草木便方》:"清热毒,除风热。治肾囊种痛,疔肿恶毒,胸腹宿血,蛇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痒子,消疮毒,跌打损伤,肿毒。"

  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痈肿。治犬伤,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疥疮身痒:一支箭、蒲公英、鱼鳅串、侧耳根,炖鳝鱼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痈肿初起:一支箭、鱼胆草、铧头草、野烟叶,捣烂敷。(《四川中药志》)

  ③治乳痈:一支箭、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外敷。

  ④治疖疮痈肿:一支箭、熟大黄各一钱五分,对经草四钱,柴胡二钱。水煎服。

  ⑤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一支箭鲜品适量,捣烂外敷。(③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一支箭、使君子、鸡内金,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中药大辞典》

  石龙芮别称黄花菜、石龙芮毛茛、水姜苔等,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石龙芮的全草,入药具有消肿、拔毒散结、截疟的功效,对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石龙芮的功效与作用吧!

  石龙芮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心、肺经。

  【功效】消肿,拔毒散结,截疟。主治淋巴结结核,疟疾,痈肿,蛇咬伤,慢性下肢溃疡。

  石龙芮的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毒肿痈疖疮,蛔虫,齿龋。捣汁,洗马毒疮,并服之,又涂蛇蝎毒及痈肿。

  2、《本草纲目》:石龙芮,乃平补之药,古方多用之,其功与枸杞、覆盆子相埒,而世人不知用。

  3、《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渴。

  4、《别录》: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令人皮肤光泽,有子。

  石龙芮的药用

  选方1、治蛇咬伤疮:生茧杵汁涂之。

  2、治结核气:堇菜日干为末,油煎成膏磨之,日三、五度。

  3、治血疝初起:胡椒菜叶,按揉之。

  4、治疟疾:石龙芮鲜全草捣烂,于疟发前六小时敷大椎穴。

  5、治肝炎:小水杨梅全草一至三钱,水煎服。

  观音莲

  拼音:Guān Yīn Lián

  别名:海草(《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峨嵋药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羽裂星蕨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左右。根状茎粗而横走,鳞片三角形,显筛孔状,棕色。叶近生;叶柄租,长10~30厘米,褐棕色,无毛;叶片羽状深裂,长30~40厘米,宽20~30厘米;裂片线形,长7~15厘米,宽3~4厘米,钝头,边缘微波状;叶纸质,绿色,叶脉明显,细脉网状。孢子囊群小形,星点状散布叶下,有时融合;孢子两面形,平滑。

  生境分部:生林下或溪边湿地。分布于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①《峨嵋药植》:"治刀伤。"

  ②《广西药植名录》:"叶:治跌打,下水,治疝气。"

  ③《广西植物名录》:"全株:清热祛湿,活血散瘀。治跌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

  大飞扬

  拼音:Dà Fēi Yánɡ

  别名:马鞍叶羊蹄甲(《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蝴蝶风、羊蹄藤(《广西中药志》),夜合叶(《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马鞍叶羊蹄甲的枝叶或根。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2米,幼枝、叶柄及花轴密被锈色短柔毛。叶互生,通常近圆肾形,长2~6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2裂,裂至叶的1/3~1/2,裂片圆,全缘,叶基部浅心形,下面密生红棕色短柔毛,基出脉通常7~9条;叶柄长1~2厘米。总状花序呈伞房状,与叶对生或顶生;小苞片1枚,线状披针形;萼管短,裂片阔矩圆形,长约5毫米,被白色短柔毛;花瓣6,白色,狭匙形,长于萼片;雄蕊10,5长5短;雌蕊1,密被绒毛.荚果矩形,先端偏,有细尖头,基部渐狭,无毛。花期5~6月。

  生境分部:生于溪边、沟旁、山谷、疏林下或灌丛中。分布四川、湖北、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敛阴安神,除湿,杀虫。治百日咳,心悸失眠,盗汗遗精,瘰窃,湿疹,疥癣。

  ①《广西中药志》:"去湿毒,杀虫止痒。治天泡疮、顽癣及一切皮肤湿毒。"

  ②《贵州草药》:"润肺止咳,清热敛阴,止痛安神。"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0.6~1两;浸酒或研末。

  复方:①治百日咳:夜合叶的叶、百部、猪苦胆(炕干)各等量,研末。日服三次,每次三分至一钱,空腹时用开水吞服。

  ②治心悸失眠:夜合叶根、公鸡头、涩疙瘩根各五钱,石菖蒲、辰砂草各三钱。煨水服。

  ③治盗汗、遗精、夜尿多:夜合叶根一两,菌子串、仙茅根、金樱子各五钱。炖肉吃。

  ④治筋骨疼痛:夜合叶根五钱至一两,泡酒服。

  ⑤治九子疡:夜合叶根捣缄敷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太白花

  【拼音名】Tài Bái Huā

  【别名】高山石蕊

  【来源】地衣类石蕊科石蕊属植物山岭石蕊Cladonia alpestris (L.)Rabenh.,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去杂质,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调经止血。用于头晕目眩,高血压病,偏头痛,鼻衄,崩漏,月经不调,白带。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