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樟树叶

  拼音:Zhānɡ Shù Yè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叶片,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癣。

  ①《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③《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草药》)

  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周益生家宝方》)

  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泉州本草》)

  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④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羽叶丁香

  拼音:Yǔ Yè Dīnɡ Xiānɡ

  别名:山沉香

  出处: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险净外皮,晒干。夏、秋季采枝条.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1-4m。树皮呈片状剥裂。小枝常呈四棱形,无毛,疏生皮孔。叶为羽状复叶,长2-8cm,宽1.5-5cm;叶柄长0.5-1.5cm;具小叶7-11枚;叶轴有时具狭翅;叶片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常歪斜,叶缘具纤细睫毛,无小叶柄。花两性;圆锥花序由侧芽抽出,稍下垂,长2-6.5cm,宽2-5cm;花梗长2-5mm;花萼钟状,长约2.5mm,萼齿三角形,先端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白色、淡红色,略带淡紫色,长1-1.6cm,花冠管略呈漏斗状,长0.8-1.2cm,裂片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先端锐尖或圆钝,不呈或略呈兜状;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1.5mm,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以至距喉部达4mm处。蒴果长圆形,长1-1.3cm,先端凸尖或祸患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渐尖。种子扁平。花期5-6月,果期8-9月。

樟树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

  性味:辛;性微温

  归经: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降气;暖肾。主脘腹冷痛;寒喘;子宫下垂;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调涂;或烧烟熏。

  摘录:《中华本草》

  水蛇皮

  拼音:Shuǐ Shé Pí

  出处:出自《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水赤链游蛇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trix annularis Hallowell

  采收和储藏:杀水蛇时,剥取皮,烘干。

  原形态:水赤链游蛇,体全长62-72cm。背面灰褐色,体侧有二鳞宽、五鳞高的黑色横斑,各黑斑间相隔2-3鳞;这些黑斑向下延伸至腹鳞中间而上,呈左右交互排列。两黑斑间之间隙呈美丽的橙黄色。痕前鳞1,眼后鳞3,偶或4-6;上唇鳞绝大多数为9,多为4-1-4式。体鳞17-19行,肛前偶有16行者,鳞片起棱。腹鳞135-161;尾下鳞39-78。

樟树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在山涧附近田野及平原田野池沼中生活。多以鳝鱼、泥鳅等为食,也吃蛙类蝌蚪。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甘;平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疮毒。主小儿内疽脓血不止;蛇头疔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包敷;或烧灰油调敷。

  各家论述:《纲目》:烧灰油调,敷小儿骨疽脓血不止。又治手指天蛇毒疮。

  摘录:《中华本草》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